跳到主要內容

明愛開漏藥 通波仔病人再塞血管亡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2日 06:35
2014年05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明愛醫院發生嚴重醫療事故,一名59歲男病人2月底在葛量洪醫院接受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後,返回明愛內科專科門診繼續定期覆診,但病人無獲發抗血小板藥物「Plavix」,直至前日(4月30日)病人突然失去知覺被往送急症室,發現其心臟內支架位置有凝固血塊及閉塞,同日下午逝世。據悉,該病人應服「Plavix」1年,但明愛的醫生未有處方,以防止血管再塞,病人兩次覆診,醫生均沒處方該藥。有心臟科醫生懷疑病人未有服用抗血小板藥肇禍,懷疑明愛有疏忽。


明愛醫院昨日公布,該病人有糖尿病及嚴重冠心病,早於2000年曾接受通波仔,一直在該院內科專科門診部覆診。病人於2013年12月至今年1月間,先後因冠心病復發入住明愛內科病房,經評估被轉介到葛量洪醫院接受通波仔手術。


病人2月17日於葛量洪做通波仔手術時,被放入金屬支架,術後情况穩定,翌日出院時獲葛量洪醫院處方一種抗血小板藥物。病人後來返到明愛醫院定期覆診,並於3月11日及4月29日如期覆診。


突失知覺 支架位置凝血閉塞

惟第二次覆診後一日,病人突然失去知覺,被送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初步診斷為急性心血管閉塞及心源性休克,要即時轉到心臟加護病房緊急做通波仔手術,醫生於手術過程發現支架位置有凝固血塊及閉塞,即使手術後病人心臟血流恢復,但情况一直惡化,至同日下午逝世。


明愛檢閱病人醫療紀錄期間,發現病人兩次到該院覆診時,處方藥物都不包括抗血小板藥。該院對病人離世感到「十分難過」,已於前日下午向死者家屬解釋事件及致歉,並致以深切慰問。


瑪嘉烈醫院表示已向死因裁判官呈報個案,同時匯報醫院管理局,又會就事件成立由專家和獨立人士組成的獨立調查小組詳細調查,將於8個星期內向醫管局總辦事處呈交調查報告。


醫生:抗血小板藥需服逾月

心臟科專科醫生梁達智指出,通波仔後心臟內的金屬支架表面容易積聚血塊,所以病人需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至少1個月至1年,否則會出現上述急性心血管閉塞等病情,嚴重可致死亡,相信事故成因可能是明愛醫院未有處方藥物予該病人。


另一心臟科專科醫生李麗芬相信事件涉及明愛醫院疏忽,懷疑該院翻查紀錄時只檢查了病人上次到明愛時,即做通波仔手術前獲處方的藥物,未有檢查病人於葛量洪醫院的處方藥紀錄,故未有處方抗血小板藥物,導致今次事故發生。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