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行讓理財產品自然違約長青網文章

2014年05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5月01日 06:35
2014年05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市場預期,5月是內地大量理財產品到期的高峰。人行首度表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應讓一些違約事件「自然發生」,令人關注中央對於理財產品的態度已有所改變。


人行在前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中指出,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情况有違「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市場原則,不僅增加道德風險,也抬高了市場無風險資金定價,認為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打破剛性兌付,讓一些違約事件在市場的自發作用下「自然發生」。


這亦是繼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3月兩會期間表示違約事件「個別情况難以避免」後,再有中央部委暗示允許出現違約。


所謂「剛性兌付」,就是指當理財產品有可能違約時,由銀行向第三方尋求接盤或用自身資金先行墊款本息等,令投資者產生錯覺認為理財產品永遠「只賺不賠」,總有政府或銀行「包底」,結果降低了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意識。


人行報告又指出,截至201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表外業務餘額57.7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增加9.05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8.6%;表外資產規模相當於表內總資產規模的38.12%,比上年末提高1.71個百分點,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