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半夜雞叫 必有內情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30日 06:35
2014年04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4月18日深夜起,證監會網站掛出28家公司的首次公開募集預披露文件,被外界戲稱為「半夜雞叫」(類似「午夜兇鈴」)。就在股市應聲下跌、股民諷刺證監會之際,《人民日報》刊登一篇題為〈證監會「半夜雞叫」有何不可〉的評論,認為IPO開閘體現了監管層的底氣和智慧。


這明顯又是在混淆視聽、偷換概念,因為外界吐槽的不是IPO開閘本身,而是證監會關於「IPO重啟時間會晚於市場預期」的話音未落,預披露文件就赫然上了網,還特地挑選周五深夜。


證監會屢「突襲」失公信

當然,這並非證監會首次深夜突襲,內地媒體統計其「前科」如下:2008年4月20日晚發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2009年3月31日凌晨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2013年3月6日半夜發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搆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和《關於實施的規定》……

最著名的「半夜雞叫」案例,就是2007年5月30日凌晨發布印花稅上調。就在此前幾天,相關部門還在闢謠:暫無上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的計劃。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不僅是證監會、財政部,還有各地方政府,都似乎患上「一邊闢謠,一邊半夜發布政策」的頑疾,前不久杭州限車牌令亦是典型。


「父母官」拒向百姓交代

也許那些受訪政府官員很冤枉,因為一般情况下他們不准向媒體透露相關信息。所以,不一定是他們「撒謊」,而是政府機構不願公開政策制訂的進度和計劃,結果就是社會預期混亂,政府公信力蒙塵。


筆者認為,較合理的解釋是傳統觀念作祟。政府自認「父母官」,父母做什麼決定自然沒必要提前告知子女,政府出台政策也毋須與百姓溝通。但現代的理念是:政府職責類似管家,哪有管家做事不向主人家匯報的道理呢?


藉內幕消息趁機牟利

「腹黑」的猜測是,政策預期的混亂,正好給部分人藉機牟利的機會,這也成為他們置政府公信力於不顧的真正原因。比如此前杭州限車牌政策出台時間,就被提前泄漏給車行,短期催谷汽車銷售。而今次IPO預披露前若獲得消息,完全有時間減倉,避過連日下挫。試想,若政策預期公開透明,這部分人將失去利用政策時間差獲利的機會,也許這才是他們拒絕政策預期透明化的真正原因。


聯想到本欄此前寫過的楊劍波案,他的行為若被定義為「內幕交易」,那政府部門就該好好徹查機關內部,是否有人利用職務之便、憑藉政策內幕消息優勢,牟取個人私利。


說到此,大約沒人會如《人民日報》那樣覺得半夜發布IPO預披露文件體現政府智慧和勇氣。相反,大家會看覺得,這恰恰說明他們沒有底氣、缺乏智慧。


作者為內地資深媒體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