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9內銀貸款增長縮 壞帳飈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30日 06:35
2014年04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銀股首季業績已全部揭盅,幾乎全線勝預期。在盈利達標的同時,各行有明顯的存貸款增長放緩現象,尤其是9大全國性商業銀行,截至3月底的貸款餘額較去年末的增幅已跌入低單位數,然而,各行的不良貸款額較去年末的增幅均超過貸款增幅,且遠高於往年水平。銀行業分析員普遍指出,內銀資產質量持續惡化成趨勢,拓展業務雖審慎,但料全年壞帳率還會不斷上升。


內地經濟由去年開始調整,銀行的資產質量隨之走下坡,紛紛告別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雙降」的形勢,截至去年底,9大行的全年壞帳額大多出現上升,惟不少銀行仍能保持不良貸款率平穩、甚至下降。然而,踏入2014年,內地各項經濟指標下滑,企業違約個案頻生,銀行壞帳亦明顯增多,9大行不良貸款額全部上升。


貸款增幅僅1.33% 交行表現最差

交行(3328)截至3月底的貸款增幅僅為1.33%,表現最差,較2013年同期的按季增幅7.23%亦大幅退步,該行截至今年3月底的企業貸款額僅升了0.6%;然而,其整體壞帳餘額較上年末的增幅卻達5.1%,至361億元(人民幣.下同),這已剔除了被清收的58億元壞帳。


中國銀行(3328)亦然,雖然貸款餘額增幅可觀,超過7%,且超過2013年的7.23%,為各行之首,但其9.5%的壞帳升幅冠絕各大行;另外,屬於中小型銀行的中信銀行(998)和光大銀行(6818),其壞帳升幅已接近兩成。


息差收窄 內銀告別高增長時代

巴克萊資本中國銀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預期,內銀今年的壞帳還會不斷攀升,而市場對內銀資產質量持續惡化的擔憂,正是板塊在中長期內都有沽壓的主要原因,「儘管各行的不良貸款率仍在1%左右的低位,但市場就是不信。」


除了資產質素惡化之外,利率市場化之下的息差收窄亦是內銀股的共同趨勢,大部分內銀今年首季淨利息收益率(NIM)都按季下挫。大型銀行中,雖然建行(0939)、農行(1288)各有0.07和0.05個百分點的NIM按季升幅,但分析師認為將見頂回落。


縱觀各行盈利,內銀已告別高增長時代,工行、交行均只有單位數增幅,倒是此前增速最慢的中行在今年的首季盈利還能按年升13.9%,冠絕四大銀行。不過,有美資行分析師卻懷疑,該行各項的亮麗指標並不可持續。


明報記者 張聞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