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醫院去年停收內地雙非孕婦後,整體嬰兒出生量按年跌38%,私院隨即失商機。曾有八成分娩個案屬非本地孕婦的浸會醫院,去年接生數字大跌八成至2300宗,相關收入跌2億元,結果全年虧損6000萬元,成為2003年SARS後首個赤字;同時,寶血醫院去年的嬰兒出生數目亦跌八成,全年虧損600萬至700萬元。為封蝕本門,浸會及寶血醫院的產科服務均減價搶客,另浸會醫院的醫生門診診金及牀位費將於7月加價5%至6%。
浸會醫院行政總監陳崇一醫生昨表示,該院過去會向每名非本地孕婦收取1.5萬元行政費,去年在該院出生嬰兒減少1萬人,推算少收約1.5億元行政費,連同相關收費,損失達2億元,無法由其他服務完全彌補,導致去年虧損6000萬元,而前年則有2至3億元盈餘。
推產子優惠 門診牀位加價
除了出現虧損,浸會醫院亦因配合E座大樓啟用、儀器翻新等投資,令儲備大跌,由前年的30億元,減至去年4億至5億元。
為吸引產婦,陳崇一指今年3月推出產子服務優惠,現收費約5萬至7萬元,可減3000元。同時,繼部分服務在3月加價後,陳崇一指醫生門診診症費及牀位費將加價5至6%。
陳又稱,今年首4個月的產子數目回升,預料全年可升一至兩成。該院亦正調整服務,未來會發展重症癌症、一般檢查,以及日間手術服務,並將部分產科病房改裝為內視鏡檢查中心,料7至8月投入服務,估計政府推大腸癌篩查及自願醫保,會令更多人用私院服務,目標是今年可收支平衡。
寶血蝕逾600萬 仁安養和稱影響微
另外,寶血醫院行政總監黃顯齊表示,叫停雙非前,該院95%屬非本地孕婦,去年嬰兒出生數目減八成至643人(91%屬單非),導致去年虧損600萬至700萬元,料需3至4年時間轉型才可回復收支平衡。他稱,該院單非孕婦收費已減價6000元至1.78萬元吸客,僅較本地孕婦收費貴1000元,效用仍待觀察。
仁安醫院院長李繼堯表示,去年該院出生的嬰兒減四成至4000多名,因早年已預視雙非嬰會減少,過去兩年加強本地孕婦服務,停收雙非對該院影響較微,該院去年仍有利潤。
養和醫院表示,雙非孕婦原僅佔整體分娩個案27%,停收雙非後,本地孕婦由前年佔66%增至九成,停收雙非對該院無影響。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