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日前有網民舉報山西省長治市公安局副局長樊紅偉先後辦了8個假的身分證件,涉嫌貪腐,並貼出多張戶籍資料照片作為證據。此事經傳媒跟進後,樊紅偉已被免職受查。
實際上,類似的例子近年有不少,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陝西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前副行長、榆林市人大代表龔愛愛。除擁有4個身分證,她還利用這些偽造身分在北京、西安、神木等地購置多處房產,被稱為「房姐」。
官員用假證出境買樓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分證法》相關規定,「公民身分號碼是每個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分代碼,由公安機關按照公民身分號碼國家標準編製」。換言之,每個中國公民一生中只能有一個號碼不變的身分證,偽造、變造居民身分證,屬違法行為。
雖有此規定,但偽造身分證、戶口本卻如同假幣問題一樣頑固。且不說遍佈大街小巷當中「辦理證件」的小廣告有多氾濫,因為那些證件無論仿真度有多高,畢竟都是假證;最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地方公安人員利用職權之便,為某些人辦理多張身分證或多個戶口本,這些身分證明與街頭假證最大的區別在於,不僅證件本身是真的,而且相關資料在公安系統內有據可查,因此危害也更大。
細察近年曝光的案例不難發現,擁有多張身分證的多是像龔愛愛這樣的公職人員,他們明知持有多張身分證於法不合,卻依然知法犯法,甚至「前仆後繼」,其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以假身分出入境,一是以不同身分購置房屋或持有資產,兩者都是為規避監管。
衆所周知,在內地,政府對於公職人員出入境有較嚴格規定,假如要去澳門豪賭一番,最好的做法當然是使用假身分。另外,一些公職人員常有為數不菲的「灰色收入」,這些財產需要以隱秘方式持有,選擇掛在一個全然無關的人頭上,當然要比放在妻子或親戚名下來得安全。從這個角度看,持有多張身分證,就有了掩人耳目等諸多便利。
公安徹查戶口未治本
問題是,要公安部門出具多張身分證,並非像在街市買菜這麼簡單,假如不是因為公安部人員權力不受監管,使其出現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空間,即便有人行賄送禮,事情恐怕也辦不成。
去年,深圳查處一宗大案。一些國土、地稅、地產經紀利用職務便利,透過虛報、修改完稅資訊方式,為無購房資格人員出具虛假的個人完稅證明,並從中牟利,事件中,43人因涉嫌賄賂、瀆職犯罪被查處,受賄金額高達百萬元人民幣。
從性質看,這一案件與公安部門工作人員為人辦理假身分證無異,由此亦不難想像,假如偽造證件、證明有利可圖,風險系數又較低,那麼公務人員這一群體,恐怕很難全身而退,類似案件也不會止於一宗。
或許已經意識到戶籍管理的混亂,今年2月,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表示,要用3年時間徹底解決戶口和身分證資訊「錯、重、假」問題,並將建立人像比對系統,實現全國範圍的人像自動比對和糾錯。據統計,去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戶口清理整頓,主動發現和登出了79萬個重複戶口,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者。
堵塞漏洞應制約職權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一資料看起來卓有成效,但在公職人員財產信息公開壓力愈來愈大的現實下,透過向公安人員行賄等方式辦理假身分證以規避公衆監管的情况可能會有增無減,倘若不從制約相關人員職權着手,打破行賄和受賄者都認為「不會被查出」的幻想,那麼,技術上、工具上的修補恐怕很難堵塞制度漏洞。
作者簡介﹕內地自由撰稿人
實際上,類似的例子近年有不少,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陝西神木縣農村商業銀行前副行長、榆林市人大代表龔愛愛。除擁有4個身分證,她還利用這些偽造身分在北京、西安、神木等地購置多處房產,被稱為「房姐」。
官員用假證出境買樓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分證法》相關規定,「公民身分號碼是每個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分代碼,由公安機關按照公民身分號碼國家標準編製」。換言之,每個中國公民一生中只能有一個號碼不變的身分證,偽造、變造居民身分證,屬違法行為。
雖有此規定,但偽造身分證、戶口本卻如同假幣問題一樣頑固。且不說遍佈大街小巷當中「辦理證件」的小廣告有多氾濫,因為那些證件無論仿真度有多高,畢竟都是假證;最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地方公安人員利用職權之便,為某些人辦理多張身分證或多個戶口本,這些身分證明與街頭假證最大的區別在於,不僅證件本身是真的,而且相關資料在公安系統內有據可查,因此危害也更大。
細察近年曝光的案例不難發現,擁有多張身分證的多是像龔愛愛這樣的公職人員,他們明知持有多張身分證於法不合,卻依然知法犯法,甚至「前仆後繼」,其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以假身分出入境,一是以不同身分購置房屋或持有資產,兩者都是為規避監管。
衆所周知,在內地,政府對於公職人員出入境有較嚴格規定,假如要去澳門豪賭一番,最好的做法當然是使用假身分。另外,一些公職人員常有為數不菲的「灰色收入」,這些財產需要以隱秘方式持有,選擇掛在一個全然無關的人頭上,當然要比放在妻子或親戚名下來得安全。從這個角度看,持有多張身分證,就有了掩人耳目等諸多便利。
公安徹查戶口未治本
問題是,要公安部門出具多張身分證,並非像在街市買菜這麼簡單,假如不是因為公安部人員權力不受監管,使其出現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空間,即便有人行賄送禮,事情恐怕也辦不成。
去年,深圳查處一宗大案。一些國土、地稅、地產經紀利用職務便利,透過虛報、修改完稅資訊方式,為無購房資格人員出具虛假的個人完稅證明,並從中牟利,事件中,43人因涉嫌賄賂、瀆職犯罪被查處,受賄金額高達百萬元人民幣。
從性質看,這一案件與公安部門工作人員為人辦理假身分證無異,由此亦不難想像,假如偽造證件、證明有利可圖,風險系數又較低,那麼公務人員這一群體,恐怕很難全身而退,類似案件也不會止於一宗。
或許已經意識到戶籍管理的混亂,今年2月,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表示,要用3年時間徹底解決戶口和身分證資訊「錯、重、假」問題,並將建立人像比對系統,實現全國範圍的人像自動比對和糾錯。據統計,去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戶口清理整頓,主動發現和登出了79萬個重複戶口,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者。
堵塞漏洞應制約職權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一資料看起來卓有成效,但在公職人員財產信息公開壓力愈來愈大的現實下,透過向公安人員行賄等方式辦理假身分證以規避公衆監管的情况可能會有增無減,倘若不從制約相關人員職權着手,打破行賄和受賄者都認為「不會被查出」的幻想,那麼,技術上、工具上的修補恐怕很難堵塞制度漏洞。
作者簡介﹕內地自由撰稿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