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見證香港蛻變 歷史啟迪未來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9日 06:35
2014年04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跟公司的工程師閒聊,數十年前他負責鄉郊電氣化計劃,有一次他看見村屋內掛了一幀老嘉道理爵士的照片,細問之下得知屋主從前得到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嘉道理農場前身)贈送豬種豬屋,得以自立脫貧,故感恩之情,鑲在牆上,銘記心頭。


戰後社會福利欠奉

屋主的故事和農場的歷史,正是香港戰後發展的重要章節。它既令我們了解戰後內地難民湧港問題的嚴峻,亦讓我們參考前人回應社會問題的方略和智慧,在戰後社會福利欠奉的年代,輔助會如何與官、民合作,讓難民自力更生。嘉道理家族早年辦學亦與時並進,十九世紀末在西營盤創辦育才書社,為華人子弟提供教育機會,可以容易投身洋行工作。他們又關注少數族裔的教育,捐建印度人學校,為駐軍和經商的印度人子弟提供就學機會,後來輾轉成為今日的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學(西九龍)和小學(掃桿埔)。


年輕一代 難理解艱辛感受

這些故事,我是從歷史檔案和前輩口中得知。我們對社會的認知,不免囿限於身處的時代和個人生活經驗,但透過歷史,我們可了解不同階段的發展歷程、不同人或群體在這城的足迹和貢獻。我慶幸自己經歷過香港缺乏資源的日子,見證香港蛻變和起落的生活經歷,令我明白一切得來不易,更懂感恩。相對現今年輕一代,生於經濟飛躍發展後物質豐裕的香港,他們難以理解箇中感受。


可幸的是,近年社會開始熱切探尋本土歷史,各界透過各種方式,保存、收集、記錄社會發展歷程。剛向公眾開放的中環荷里活道PMQ創意中心就是政府最新的古蹟活化項目之一,前身是中央書院和已婚警察宿舍,中心展示書院遺址以及昔日宿舍單位,讓大眾感受昔日生活氣息。


歷史檔案 回顧發展

亦有機構致力保存歷史檔案,由米高•嘉道理爵士開展的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是一個蒐藏香港歷史資料的檔案庫,除了有助學術研究,檔案庫亦舉辦公衆展覽和富創意的教育活動,例如透過戲劇引領女童軍設身處地了解上一代的價值觀和生活智慧,又和浸會大學合作,指導學生走進社區,進行口述歷史訪問。


歷史構成我們的共同價值和文化。了解過去,可讓市民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珍惜今天所得,並為明天建構未來。


中電企業發展總裁

[莊偉茵 莊諧並重]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