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的佛誕是5月6日星期二,一天假期,外遊要即日來回,本來並非親子遊的好時機,不過當日在距香港不遠的中山,會舉行一場有趣的民俗節慶活動,值得帶同孩子走一趟。
侯王廟供奉木雕龍
記者小時每次見到舞獅舞龍等活動便想溜之大吉,只覺得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套動作,十分沉悶,無心觀賞。然而中山的醉龍舞卻是另一回事,由於舞姿有許多嬉戲成分,娛樂性豐富,相信小朋友也願意站在一旁靜心觀看。
醉龍舞是中山長洲村的年度盛事,據說起源於宋代,相傳大臣黃憲從安南回國途中在海上遇到風暴,官船漂到長洲(千年前此地是個海島),黃憲就留下開村,並建了一座侯王廟,除供奉神像,還供奉木雕龍頭、龍身、龍尾,於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轉龍,逐漸演變成今天的醉龍舞。
女隊員「預演」 400年祠堂祭祖
佛誕當天早上,醉龍隊會先在侯王廟集合,進行祭祀和作首輪之舞。記者採訪時因交通擠塞,遲來一步錯過了首演,卻在擺放貢品的桌子上找到了被舞的龍,原來龍身不到一米,相對來看,龍頭特別大,但以實木雕成,拿在手上舞動也頗為費勁。
廟內一個老人家說下午在黃氏宗祠還會再舞,於是吃過午飯後於2時許重臨長洲村,只見祠外的空地上已有十多名白衣人在舞醉龍,其中還有不少女隊員,倒是意料之外,因為醉龍舞動作豪邁粗獷,其實不太適合女性表演。
然而白衣隊只舞了十多分鐘便鳴金收兵,所有人都走進祠堂內參與祭祖儀式。記者也混入人群中趁機參觀一下平日重門深鎖的黄氏大宗祠,這座祠堂已有400多年歷史,是珠三角地區罕見的明代古建築,宗祠內外的木雕、磚雕和灰雕都相當精美且保存完好,和東鄰的烟洲書院同屬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壯男好「口才」 酒噴兩米
祭祖過後眾人又回到空地,這才發現剛才的白衣隊只是「預備組」,難怪沒什麼隊型。正牌的醉龍隊是一群黑衣壯男,一手舉起木龍,一手提着酒甕,踏着醉拳般的搖擺步法,每次轉身後呷一口酒,然後運勁把酒柱噴出,而醉龍舞好看的地方就是壯男「口才」了得,酒柱有如箭頭般急勁,一口酒竟可噴至兩米遠。他們一時向上噴,一時向下噴,一時又互噴,令旁觀者也大覺開心好玩,只是近攝的相機卻隨時遇「酒災」而遭殃。
眾隊員似乎還有功夫底子,舞了半小時仍不見累,甚至跳上一個大圓鼓上大耍雜技動作,最後更連同黄焯根老師傅在鼓上來一招「仰天長噴」,十數條酒柱在上空散發成一團酒霧,然後飄落到圍觀者的頭上,真是個既不能錯過卻又要走避的矛盾高潮。
【文化遺產﹕老師傅傳承 醉龍舞「翻生」】
醉龍舞在文革時曾被打壓以致式微,幸於21世紀再度受到注視,傳承人黄焯根師傅悉心栽培新一代的醉龍隊,不久便舞出名堂,除獲邀為2010年上海世博和廣州亞運的表演隊,更獲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其實醉龍舞也流傳到澳門,亦是當地旅遊局大力推介的節日慶典,卻也因是節日慶典,難免人多雜亂,反而在起源地的長洲村,因佛誕並非假日,慕名而至的不外幾十人,可以在最近距離捕捉到醉龍的舞姿。
【旅遊錦囊】
證件:回鄉證
匯率:100人民幣約兌124港元
交通:中港城碼頭坐船到中山約需1.5小時;也可在各區乘直通巴士到中山石岐,車程2.5至3小時,若下車地點為富華酒店,可沿富華路往西行10分鐘,轉北沿長洲路走約3分鐘,再左轉進入西大街,直行數分鐘會找到侯王廟,而黃氏宗祠則在靠北的支路上。
文、圖:水京
編輯﹕王芷倫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