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周舵:別只停留在義憤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8日 21:35
2014年04月28日 21: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25年後回顧「六四」,天安門廣場「四君子」之一的周舵呼籲,應該摒棄敵我二分的思維,超越義憤,集中精力思考事件深層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事件重演,走好民主自由的道路。他希望勿讓民間的「六四」情結跌入「黨文化」的窼臼,「和共產黨在同一個水平,就無法戰勝他」。


與劉曉波、高新、侯德健情况均不同,周舵是當年「廣場四君子」中,唯一目前仍留在內地又能較自由地發表政見的。


近年,周舵屢屢撰文呼籲,透過漸進式民主改革,先建立法治基礎,再逐步推廣民主選舉,是中國實現民主自由的最可行道路。在他看來,這條道路最主要的障礙之一,就是「黨文化」的思考方式。


「黨文化」 敵人不當人

周舵引用旅美學者余英時的話說,大家多關注共產黨對中國造成的表面破壞,即殺了多少人、迫害多少人,但未看到更深層的,與傳統道德、價值觀相違背的、反文明的文化,「這就是黨文化」。在周舵看來,根據馬克思主義階級鬥爭學說,一旦把對方界定為敵人,關係就成了「敵我矛盾」,可以不把人當人,任意處置。


他說,這種黨文化已經深入每個中國人骨髓,除不思變革的官方鷹派,也包括民運人士,但不少人對此全然不覺。他說,現在人看「六四」,常帶着天使惡魔二分、敵我對立的情緒,而這種「六四」情結,就是馬克思主義、黨文化的思考方式,與階級鬥爭學說同出一轍。


深入骨髓 民運人士多不覺

「幹六四這樣的事就不是人,就是惡魔。這種想法其實就是馬克思的階級鬥爭學說。」周舵說,「六四」成因複雜,「應該理解成一次民族悲劇,是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的路上重重跌了一跤,摔得鼻青臉腫,沒粉身碎骨就萬幸了。未來走向現代文明的道路,仍有不少萬丈深淵和地雷陣。」而知識分子的任務,在於思考「六四」成因,並在雷區插上警告牌,以免重蹈覆轍。「每個人都應該先反思自己,(對民主化)是否已經盡了責任,盡得好不好。」


應思考成因 免重蹈覆轍

他說,25年後回看「六四」,若仍僅停留在義憤階段,正如滿腔理想主義的的早期共產黨精英分子,「道德高尚,但知識淺薄」。「要受理性的駕馭,尤其不能被黑白二分的思維綁架……這樣才能高於共產黨,不然完全在同一個水平,怎麼能鬥得過共產黨?」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