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逝世當天是星期六,按《導報》工作流程,周六完成付印,出版日期印的是周一,周二上市。陸一說,「當天我在北京,胡德平(胡耀邦長子)打電話給張偉國(《導報》駐京記者),說我父親去世了」。他出於職業本能致電上海,得知還未付印,就要求加插一條消息,他口述一條「北京急電」,報道胡耀邦逝世。
「昔不干預編務 今大倒退」
陸一回到上海,欽本立告知「偉國那裏有個會,星期四開」,因文字量巨大,要求預留版面。他說,雖知市委要看清樣,但當無「看完要按他們的意思改好再印」的概念,所以就按正常流程付印。陸一回憶,當年宣傳部最多只是傳達文件,不會干涉日常編務,也不會像現時般發出哪條要大做、哪做不能做的具體指令,「所以現在是大倒退」。
周六(4月22日),分管宣傳的上海市委副書記曾慶紅召見欽本立。「曾慶紅是很客氣的」,據陸一回憶欽本立當年的轉述,曾、欽兩人曾逐版討論,曾提出「有一些文字不是很妥當」。欽本立好友、前上海市長汪道涵也參與勸說,最終欽同意作出約500字的修改。但市委書記江澤民夜晚到場時,卻對欽破口大罵,指北京形勢危急,有學生衝擊新華門,若報道出街會令局勢惡化云云。欽只好當場致電要求暫停發行,但在此之前,部分報紙已經出街。
曾慶紅客氣 江澤民破口大罵
翌日(4月23日),欽本立、陸一和副總編輯朱杏清一起去市委,與曾慶紅、市委宣傳部長陳至立、副部長龔心瀚討論「善後」。曾仍很客氣,認為若按原計劃刪500字,一對比就能看出市委意見;龔則稱,若既刪500字、同時抽起正面言論,就看不出市委意見。陸一提出,鉛字版已拼好,若各版都要改,難保按時出版。曾慶紅強調,脫期或會引發輿論更大爭議,故應保證按時出版。最後陸一提議,將4個版內容全部改換,改為報道胡耀邦追悼會,空餘版面以「儲稿」填滿,曾慶紅同意,但在《導報》內激進一派同事堅持下,最終無法按時出版。
激進派拒換版 《導報》終遭整肅
陸一說,若按他意見辦,就不會引發欽本立撤職、最終封報的結果。欽本立撤職後,市委曾授意朱杏清,讓他主持工作,繼續將《導報》辦下去,也就是說,市委在4月26日後並不想查封《導報》。但朱杏清繼續「觸線」,例如5月1日將〈紀念五四〉的標題改成〈我們需要一個自由地講真話的環境〉,觸怒工作組,最終工作組與《導報》無法合作,員工亦上街參與遊行,《導報》終被停刊。
「昔不干預編務 今大倒退」
陸一回到上海,欽本立告知「偉國那裏有個會,星期四開」,因文字量巨大,要求預留版面。他說,雖知市委要看清樣,但當無「看完要按他們的意思改好再印」的概念,所以就按正常流程付印。陸一回憶,當年宣傳部最多只是傳達文件,不會干涉日常編務,也不會像現時般發出哪條要大做、哪做不能做的具體指令,「所以現在是大倒退」。
周六(4月22日),分管宣傳的上海市委副書記曾慶紅召見欽本立。「曾慶紅是很客氣的」,據陸一回憶欽本立當年的轉述,曾、欽兩人曾逐版討論,曾提出「有一些文字不是很妥當」。欽本立好友、前上海市長汪道涵也參與勸說,最終欽同意作出約500字的修改。但市委書記江澤民夜晚到場時,卻對欽破口大罵,指北京形勢危急,有學生衝擊新華門,若報道出街會令局勢惡化云云。欽只好當場致電要求暫停發行,但在此之前,部分報紙已經出街。
曾慶紅客氣 江澤民破口大罵
翌日(4月23日),欽本立、陸一和副總編輯朱杏清一起去市委,與曾慶紅、市委宣傳部長陳至立、副部長龔心瀚討論「善後」。曾仍很客氣,認為若按原計劃刪500字,一對比就能看出市委意見;龔則稱,若既刪500字、同時抽起正面言論,就看不出市委意見。陸一提出,鉛字版已拼好,若各版都要改,難保按時出版。曾慶紅強調,脫期或會引發輿論更大爭議,故應保證按時出版。最後陸一提議,將4個版內容全部改換,改為報道胡耀邦追悼會,空餘版面以「儲稿」填滿,曾慶紅同意,但在《導報》內激進一派同事堅持下,最終無法按時出版。
激進派拒換版 《導報》終遭整肅
陸一說,若按他意見辦,就不會引發欽本立撤職、最終封報的結果。欽本立撤職後,市委曾授意朱杏清,讓他主持工作,繼續將《導報》辦下去,也就是說,市委在4月26日後並不想查封《導報》。但朱杏清繼續「觸線」,例如5月1日將〈紀念五四〉的標題改成〈我們需要一個自由地講真話的環境〉,觸怒工作組,最終工作組與《導報》無法合作,員工亦上街參與遊行,《導報》終被停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