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海關追蹤社交網賣侵權品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6日 21:35
2014年04月26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人愛於網上購物,但海關發現近年網民利用社交網絡的高滲透率,將物品放於facebook或Instagram等拍賣,由於缺乏監管,當中不乏侵權物品。本年首3個月,海關破獲7宗涉嫌利用社交網絡侵權的案件。海關去年初成立的科技罪行研究所,正着手研究開發電腦系統監察社交網絡售賣侵權物品,料半年內完成研究。海關去年亦研究如何打擊雲端侵權和利用電子貨幣犯案。


加強教授關員「起底能力」

另外,海關針對網上罪案頻繁,將加強培訓前線人員,提高他們的「起底能力」,包括如何使用網上工具和軟件,更有效率蒐集情報,如尋找疑犯的個人及其有關聯人士的資料。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行動)課監督關煜群說,一般拍賣平台會向用戶收取手續費,而且有不少規則限制,如用戶不可私底下交易等。海關近年發現,不少網民將貨物的照片上載至社交網站,再着有興趣的網民利用Whatsapp交易。由於缺乏監管,當中不乏侵權物品。關稱正着手研發新「網線」系統監察,但社交網絡更新頻率高將會是一挑戰。


海關過去數年曾開發3個監察網上侵權問題的系統,包括針對點對點侵權的「網線一」、針對傳統拍賣平台侵權的「網線二」,以及針對俗稱「網盤」的網上儲存空間的「網線新一代」。


海關去年初以400萬元成立科技罪行研究所,就如何打擊各類科技罪案做了4項研究,包括網上拍賣調查、打擊網上侵權的挑戰、雲端侵權和如何打擊電子貨幣犯案。研究所本年初亦加強人手,由去年的3人增加至8人。


雲端侵權取證難 港暫無案例

關煜群說,雲端為虛擬空間,犯罪分子利用雲端儲存侵權物品,一旦關機所有犯罪證案便告消失,加上部分雲端空間設在海外,令取證有困難。雖然本港未出現雲端侵權案例,海關去年亦已着手研究如何在對方關機前取證。


關又指出,近年興起的電子貨幣如比特幣(Bitcoin)等,部分人可利用電子貨幣清洗黑錢和買賣侵權物品,由於缺乏中央機構監管,海關難以追查,海關去年亦已就如何打擊電子貨幣犯案研究。2011年海關亦偵破一宗利用網絡金幣買賣侵權遊戲和卡通片的案件,拘捕4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