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海之旅」結束,有人說,此行是「統戰之旅」,至少泛民議員是這樣想。為了「反統戰」,有泛民議員索性選擇不去上海,而選擇去上海的泛民議員當中,有人做「騷」帶同違禁品闖關向支持者「明志」,然後聲稱不滿被海關扣留物品而折返香港,亦有人為了顯示「共同進退」而退出上海之行。即使繼續上海行程的泛民議員,也各有各宣示立場的方式,有人留守酒店拒絕跟隨大隊活動,亦有人離隊到港式茶餐廳派發「公民提名」單張。27名泛民議員,最終只有10位在上海跟中央官員談政改,而跟隨大隊完成全部行程的,更只有3位。原本是泛民陣營就政改問題跟中央官員直接對話的一個難得機會,卻在「反統戰」的心魔下,落得「天殘地缺」的局面。
理性務實
反過來去「統戰」中央政府
統戰就是「統一戰線」,政治上的少數派最需要「統戰」來壯大自已的實力。中央政府與香港的泛民主派之間的實力比較,以泛民常掛在嘴邊的說話來形容就是「雞蛋與高牆」、「大衛與哥利亞」。以中央政府今時今日的政治實力,有沒有需要利用這次上海行來「統戰」香港的泛民主派呢?但香港的泛民主派卻將上海行上升至「統戰」的層次,因此搞到進退失據,未能在此行中為政改注入新動力。如果真的存在「統戰」,那泛民最好的「反統戰」就是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回歸《基本法》及大人常委的相關決定去討論政改,反過來去「統戰」中央政府,讓中央政府對香港進一步發展民主消除疑慮。
在上海的政改座談會上,中央和泛民在政改問題上雖然「各自表述」,但卻高下立見。泛民硬銷包括「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在內的三軌方案,但系統性理據欠奉,淪為口號式的口水戰。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發言時,卻就提名委員會提名特首候選人提出系統性理據——提名委員會按均衡參與原則組成,並執行提名特首候選人的權力,這種安排是要降低三方面的風險,包括政治對抗、憲制危機及民粹主義,這些重要的理據有助社會明白中央為何不接受「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的原因。若果泛民能理性看待這些理據,中央與泛民在政改問題上的分歧便有收窄的可能。
「上海之旅」算不算有成果?對於這個問題,現階段沒有答案。事實上,由一開始,普遍認為不可能在一次會面中收窄分歧,但仍然期望透過此行推動中央與泛民日後的溝通對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上海座談會席間表明,願意在兩個月內,與沒單獨談過的所有議員逐一約談,現在球已經落到泛民一方,如果泛民能積極回應,透過跟中聯辦官員的會面來延續「上海之旅」的溝通對話,今次上海行可算是取得成果。但有個別泛民政黨在上海行結束翌日,到中聯辦門外請願,批評今次上海之行「有見面,無溝通;有講話,無聆聽」。3位中央官員回應泛民議員要求,單獨會談了兩小時,這還叫做無溝通、無聆聽?觀乎泛民這些舉動,再看他們對張曉明邀約的反應,仍然扭扭擰擰,說什麼「持開放態度」,既沒有說「不」也沒有說「好」。按此來看,拉倒的機會還是很大,果真如此,「上海之旅」可算是白走一趟。
張曉明說,在未來兩個月再約見泛民,這「兩個月」之後,就是部分泛民揚言要提早「七一佔中」的日子,泛民如果真心想落實普選,就要放棄抗爭路線,回歸理性討論的道路上。
作者是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
理性務實
反過來去「統戰」中央政府
統戰就是「統一戰線」,政治上的少數派最需要「統戰」來壯大自已的實力。中央政府與香港的泛民主派之間的實力比較,以泛民常掛在嘴邊的說話來形容就是「雞蛋與高牆」、「大衛與哥利亞」。以中央政府今時今日的政治實力,有沒有需要利用這次上海行來「統戰」香港的泛民主派呢?但香港的泛民主派卻將上海行上升至「統戰」的層次,因此搞到進退失據,未能在此行中為政改注入新動力。如果真的存在「統戰」,那泛民最好的「反統戰」就是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回歸《基本法》及大人常委的相關決定去討論政改,反過來去「統戰」中央政府,讓中央政府對香港進一步發展民主消除疑慮。
在上海的政改座談會上,中央和泛民在政改問題上雖然「各自表述」,但卻高下立見。泛民硬銷包括「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在內的三軌方案,但系統性理據欠奉,淪為口號式的口水戰。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發言時,卻就提名委員會提名特首候選人提出系統性理據——提名委員會按均衡參與原則組成,並執行提名特首候選人的權力,這種安排是要降低三方面的風險,包括政治對抗、憲制危機及民粹主義,這些重要的理據有助社會明白中央為何不接受「公民提名」和「政黨提名」的原因。若果泛民能理性看待這些理據,中央與泛民在政改問題上的分歧便有收窄的可能。
「上海之旅」算不算有成果?對於這個問題,現階段沒有答案。事實上,由一開始,普遍認為不可能在一次會面中收窄分歧,但仍然期望透過此行推動中央與泛民日後的溝通對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上海座談會席間表明,願意在兩個月內,與沒單獨談過的所有議員逐一約談,現在球已經落到泛民一方,如果泛民能積極回應,透過跟中聯辦官員的會面來延續「上海之旅」的溝通對話,今次上海行可算是取得成果。但有個別泛民政黨在上海行結束翌日,到中聯辦門外請願,批評今次上海之行「有見面,無溝通;有講話,無聆聽」。3位中央官員回應泛民議員要求,單獨會談了兩小時,這還叫做無溝通、無聆聽?觀乎泛民這些舉動,再看他們對張曉明邀約的反應,仍然扭扭擰擰,說什麼「持開放態度」,既沒有說「不」也沒有說「好」。按此來看,拉倒的機會還是很大,果真如此,「上海之旅」可算是白走一趟。
張曉明說,在未來兩個月再約見泛民,這「兩個月」之後,就是部分泛民揚言要提早「七一佔中」的日子,泛民如果真心想落實普選,就要放棄抗爭路線,回歸理性討論的道路上。
作者是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