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羅健熙﹕自由行與自由市場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5日 06:35
2014年04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與陸路邊境距離最遙遠的南區,都已受到自由行陰霾所籠罩。


近日有新聞報道,海怡西商場的商戶收到緊急收舖通知,傳聞指收舖和大翻新後,將轉型到像東涌東薈城那樣的特賣場。海怡西商場現提供居民生活必須的服務,若真如傳聞所言,居民生活必然受到嚴重影響。


這星期另一宗關於自由行的新聞,是大陸遊客在香港街頭便溺一事引起的網上中港罵戰。有大陸網民呼籲「6月1日起罷遊香港」,是罕有得到香港人贊同的主張。香港人冀盼着6月1日盡早來臨的同時,台灣、澳門、馬來西亞也有網友羨慕這種「待遇」。


自由行政策需要檢討,已幾乎是香港人的共識,而且刻不容緩。


在我們思考自由行的問題時,我覺得也是很好的機會,讓香港人也重新想想「自由市場」這回事。


某些大陸網民口出狂言,說「我們是消費者,我們是上帝」,除了態度囂張和很暴發戶之外,背後某程度上都是自由市場的邏輯。他們來港消費,來買奶粉和益力多,把貨品需求提高。有需求,供應商給他們源源不絕的貨源來賺錢,弄至香港出現大街小巷都滿佈藥房的悲壯情景。


近年自由行大軍壓境,很多商業機構都「市場主導」,選擇迎合大陸顧客來作其營銷,以求達到更高利潤。利潤最大化,在香港是常被推崇的一套想法。


我批判香港的自由行政策(特別是一簽多行、一日多行),我對大陸遊客在香港的某些行為十分反感,我對藥房多過便利店亦極為無奈。我也常常會想,如果不是有一堆商人為了利潤最大化去迎合大陸顧客,香港今天的景况會不會稍為好一點?


自由行讓我們看到自由市場的不足,單靠「市場」分配資源可出現嚴重錯配,這個是我們應時時緊記的教訓。


作者是南區區議員、民主黨副主席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