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投資者都喜歡投資大藍籌和銀行股,作為日後退休養老,貪其夠穩陣,又有不俗的股息落袋。不過,買入該類股票並不代表日後無憂,還記得2009年匯控(0005)以12股供5股的「世紀大供股」嗎?若遇上供股,退休人士即時陷入兩難局面,供股的話,會進一步削減現金流,不供股則需面對權益被攤薄的命運,日後所得股息或會減少。專家認為,即使是大藍籌,退休人士亦不宜瞓身投資,一定要分散風險,建議按經濟周期調整組合,或買入指數基金,無供股煩惱之餘,亦不需自行換馬。
過往本港的藍籌和銀行股不時都向股東「伸手」,近期的有新世界發展(0017),以3股供1股方式,按每股6.2元供股,集資133億元。此外,內銀亦不時有集資行動,如2010年,曾表示暫時無A股股權融資計劃的中行(3988),突然要求A、H股股東齊齊供股,每10股供1股,集資近600億元人民幣,作補充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比率之用。當然,說到最震撼市場的例子,非2009年的匯豐莫屬,當時每持有12股舊股的股東,可以以供股價28元供5股新股,一手匯豐(400股)供165股,即要4620元。
退休人士之所以投資藍籌及銀行股,不少是貪其夠大夠穩陣,股價進可攻,退亦可以坐享股息。但如果大量持貨的話,一旦選擇供股,就要付出一大筆資金,對沒有工作收入的退休人士而言,即是要「食老本」。
林偉雄:投資勿瞓身 保周轉靈活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董事林偉雄表示,當年匯豐突然宣布供股,令很多已退休的散戶不知所措,本身資金不多、沒能力供股的會被攤薄權益,日後收到的股息有機會減少。他認為供股是非常棘手的問題,應不應該供股難一概而論,最主要視乎自己財政能力、公司前景及當前的經濟環境。
林偉雄稱:「大家應從匯豐供股一役中汲取教訓,就是要分散投資。很多客戶以為大藍籌一定可靠,無投資風險,就瞓身買入,將資金集中於一、兩隻股票上,一旦出現問題,例如供股,就要付出大量金錢,荷包重創,退休人士切記要分散投資,將資金分配到不同資產、市場及行業。」
溫天納:售供股權 減不供股損失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亦認同,投資大藍籌可保障退休人士的生活,其股息可視為穩定的現金收入,但供股卻會削減流動資金,如果大量持有該股,一是不夠財力應付供股,最終被攤薄權益,或是慘被「抽乾」,對退休投資者而言有一定風險。
溫天納建議,年邁的長者資金或較緊絀,不想供股的話,大可將供股權出售,以彌補不供股的損失。不過,他相信大藍籌質素較佳,向股東提出供股請求,一般都是有實際需要,日後或有利公司發展,而非只玩弄財技趁機「抽水」,所以散戶不用過於擔心,只需量力而為。
譚紹興:買指數基金 免換馬煩惱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指出,現時很多歐美投資者退休後,會定期將手上的股票換一換,「因為現時投資環境與以往不同,企業周期快了很多,不可能與一隻股票共度一生,即使是大藍籌亦如此,因應不同的經濟周期,大約3至5年換一換馬。」當然,他指此方法只適合對股市及投資較有研究的人,如果只是一般散戶,不如投資指數基金,因為指數會按市况更換成分股,更緊貼市場走勢。
明報記者
[余美玉 理財專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