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口酸橙揭發生果店售賣冒牌新奇士(Sunkist)橙。海關早前接獲市民舉報,指所購新奇士橙味道偏酸,懷疑買了冒牌橙,海關調查發現經營兩間生果店的店主以北非廉價橙冒充美國及南非新奇士橙,並在舖面即場貼偽冒的劣質標籤,企圖蒙騙消費者,每個冒牌橙約售3元,較真橙便宜近一半。海關強調,真正新奇士橙在原產地包裝前已貼好標籤,毋須在零售點貼標籤,真假標籤亦有明顯區別,消費者小心觀察便可察覺端倪。
售價平一半 被搗後續低價賣橙
記者昨晚在海關發現冒牌橙的元朗新街視察,發現被海關揭發售賣冒牌橙的果店仍然營業,以「20元7個」、「10元3個」,即每個2.8元至3.3元賣橙,並以「平過飲水」等口號叫賣,出售新奇士橙,未知有否繼續出售假貨。有街坊指該區的生果店經常在舖面當眾貼上偽冒標籤,加上價錢「便宜得離譜」,懷疑該店繼續出售假貨。
海關目擊即場貼劣質標籤
海關表示,真正新奇士橙售價每個5至6元,該區售賣的偽冒「新奇士橙」較真橙價格便宜近一半。
海關版權及商標一般調查組指揮官林由德表示,海關兩星期前接獲舉報,稱剛購買的「新奇士橙」橙味太酸,加上橙皮甚厚,與平日購買的新奇士橙不同,有所懷疑。海關展開調查,並聯絡新奇士公司了解,前日前往元朗調查,發現涉案生果店店員當時正為假橙貼上偽冒新奇士標籤,隨即上前截查,檢走5200個懷疑冒牌橙,11.2萬個偽冒新奇士標籤,總值約9萬元,當場拘捕兩男兩女,年齡介乎19至62歲,其中一人為店舖負責人,另外3人則為店員。
假標籤紙質少一組條碼
林由德指出,檢獲的冒牌橙經化驗後證實無害,但橙皮偏厚且橙味偏酸,來貨價僅每個1元,以約3元售價出售,可賺得雙倍盈利。林表示,要辨認新奇士橙的真偽,最直接方法是檢視標籤,真正新奇士橙標籤表面有膠質,會反光,偽冒標籤屬紙質,不易反光,而真橙標籤上有兩組條碼,亦與偽冒標籤的一組條碼不同(見圖)。
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銷售冒牌物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