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育有3名子女的前財政司長梁錦松昨在會上談起孩子問功課的故事,指女兒曾向他請教「CEPA」的中文全名是什麼,以及是幾時簽訂,梁笑言其他家長都說「你一定懂,因為是你簽的」。他說,對CEPA的中文全名沒有太大印象,不過這事令他反思,為什麼要小朋友去背誦一個中文全名,他指所有這些知識性的事只要google一秒就可以找到,「何必花時間去記?」
指反映要孩子死記爛背
CEPA中文名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梁錦松說,這事反映現時本地學校要小朋友花太多時間去死記爛背知識性的事,令他們做不到其他事,又說本地教育太重視分數,學習形式太硬。他指香港的教育制度「不是教人創業,而是教人打工」;然而在全球化下,創業機會愈來愈多,所以10多年前推動教育教革,就是希望學生不要太快分科,讓他們在知識型經濟下,學習把不同知識融合,以提升創意和競爭力。
當年推教改 為知識融合
他指當時方向是正確的,不過改革步伐不夠快。他舉例,10多年前已經提出「三三四」學制,但直到前年才能落實,指這段時間「世界已經變得好快」。
指反映要孩子死記爛背
CEPA中文名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梁錦松說,這事反映現時本地學校要小朋友花太多時間去死記爛背知識性的事,令他們做不到其他事,又說本地教育太重視分數,學習形式太硬。他指香港的教育制度「不是教人創業,而是教人打工」;然而在全球化下,創業機會愈來愈多,所以10多年前推動教育教革,就是希望學生不要太快分科,讓他們在知識型經濟下,學習把不同知識融合,以提升創意和競爭力。
當年推教改 為知識融合
他指當時方向是正確的,不過改革步伐不夠快。他舉例,10多年前已經提出「三三四」學制,但直到前年才能落實,指這段時間「世界已經變得好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