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與菲律賓政府就馬尼拉人質事件的後續處理達成共識,並發表了聯合公告,有關安排已獲死難者家屬代表和倖存者接受。共識中有關道歉的說法,雖然菲方並未直截了當表示道歉,但是今次菲方來港參與談判的官員與公職人士,分別代表菲國總統、政府和馬尼拉市政府、市議會等,層級高和代表性廣泛;另外,現在確定的用語「most sorrowful regret」,在中文公告中有懊悔和歉意的意思,加上死難者家屬、傷者等都得到不同程度合理賠償,因此,家屬和相關人等的決定應獲尊重,讓他們走出慘劇陰霾,重過新生活。
菲國表裏合璧
營造道歉氛圍
人質慘劇發生3年8個月之後才得以解決,主要是菲律賓的責任,特別是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聲言不會就事件道歉,使得事態可迴旋空間極其狹窄。事實上,這宗慘劇導致港人旅客重大傷亡,原因是菲警裝備不足,執勤警員顢頇無能,指揮官失職,關鍵時刻擔負現場指揮調度重責的時任市長卻去了吃飯,群龍無首下,事態因為槍手門多薩的弟弟被拘捕而急速惡化,釀成大禍;慘劇並非純屬意外事故,而是夾雜大量人為因素的結果,因此,死難者家屬和倖存者要求菲國道歉,一點也不過分。
不過,由於阿基諾三世有言在先,不予道歉,使得去年10月特首梁振英在峇里與他會晤後,即使打開了港菲談判之門,但是基於家屬堅持要菲方道歉,使談判陷入僵局。今次菲方由談判陣容到具體操作安排,明顯有備而來——(1)負責談判的內閣部長阿爾門德拉斯同時代表總統和政府,具備國家層級身分;(2)聯合公告列明「菲律賓國家警察總長已就此致函所有受害者或其家屬」,顯示此乃國家行為;(3)馬尼拉市長埃斯特拉達與6名市議員來港,代表馬尼拉市政府道歉,並提交市議會通過的道歉決議案。可見菲方參與人員包括來自國家與地方,顯示解決事件的決心。
就最關鍵的道歉用語,菲方顧全阿基諾三世的威信,仍然堅拒apology(道歉)字眼,只允用most sorrowful regret(最悲痛的歉意),雖然並非apology,但有懊悔和歉意的意思,而且由菲律賓國家警察總長致函受害者和倖存者,表達「最悲痛的歉意和至誠的問候,並對他們蒙受的痛苦表達最誠摯的哀悼」,由此觀之,由內涵到形式,菲方都顯示出誠意。另外,內閣部長阿爾門德拉斯與死難者家屬代表和倖存者會晤時,據家屬代表轉述,阿爾門德拉斯有對他們說sorry(對不起)的道歉語,只是阿爾門德拉斯公開回答記者提問時否認曾經說過,相信這是要與阿基諾三世保持一致有關。
至於埃斯特拉達會見記者時,則多次說sorry,還讓華裔議員洪英鐘用普通話及粵語分別說出「道歉」兩字,並重申這次道歉是真心真意;在回答提問時,埃斯特拉達表示方案乃全菲律賓人民同意,由馬尼拉代表整個國家表達歉意,云云。
家屬決定理性成熟
重過新生應獲尊重
綜觀今次菲律賓的「道歉」策略,在文件和國家層面堅拒用apology或sorry道歉語,在馬尼拉地方層面則適當道歉,總體而言要達至apology或sorry並未說出口,卻讓港人、特別是死難者家屬和倖存者,感受到菲國有歉意,並已致歉。若現在的方案是菲國的底線,而港方不接受,談判破裂,接下來必然是特區政府推出更嚴厲制裁措施,加強施壓,本港所有籌碼之中,最有力的是限制菲傭來港工作,不過,若用到這一招,本港大量家庭也會受到影響。現在達至的共識並非最理想,家屬與倖存者勉強接受,這個選擇和決定,不單可讓傷者盡快走出傷痛,也可以避免本港陷入對菲鬥爭而影響一些民生環節;我們認為是成熟、理性、負責任的抉擇,值得肯定。
人質事件至此應該告一段落,除了死難者家屬、倖存者重過新生活,本港與菲國關係也應回到正軌。達成共識後,特區政府即時取消對菲方外交人員的簽證制裁措施,慘劇之後發出的黑色旅遊警示,也恢復到事件前的黃色警示級別,這些都是恰當做法,期望港菲雙邊關係,包括官方和民間都逐步恢復正常。
人質事件得到解決,是梁振英政府的一項政績,在市民和中央支持下,他統率團隊解決了延宕多時的問題。不過,成績之外,也要看到外交事務操作,包括梁振英和政府都有必要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政府處理整件事,可以「低開高收」來形容,因為去年10月在峇里,梁振英率團隊與阿基諾三世初次接觸時,座次安排不對等,港方被矮化了,一般認為這是港方缺乏外交經驗的結果。香港政府是地方政府,對外交事務、包括禮節不嫻熟,完全正常、也可以理解,但是那一幕宛如聽阿基諾三世訓話的場景,確實不應該出現,特區政府官員應該多多學習,掌握「外交無小事」的精髓,再遇外交角力事宜,知道怎樣處理才恰當和不致吃虧。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菲國表裏合璧
營造道歉氛圍
人質慘劇發生3年8個月之後才得以解決,主要是菲律賓的責任,特別是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聲言不會就事件道歉,使得事態可迴旋空間極其狹窄。事實上,這宗慘劇導致港人旅客重大傷亡,原因是菲警裝備不足,執勤警員顢頇無能,指揮官失職,關鍵時刻擔負現場指揮調度重責的時任市長卻去了吃飯,群龍無首下,事態因為槍手門多薩的弟弟被拘捕而急速惡化,釀成大禍;慘劇並非純屬意外事故,而是夾雜大量人為因素的結果,因此,死難者家屬和倖存者要求菲國道歉,一點也不過分。
不過,由於阿基諾三世有言在先,不予道歉,使得去年10月特首梁振英在峇里與他會晤後,即使打開了港菲談判之門,但是基於家屬堅持要菲方道歉,使談判陷入僵局。今次菲方由談判陣容到具體操作安排,明顯有備而來——(1)負責談判的內閣部長阿爾門德拉斯同時代表總統和政府,具備國家層級身分;(2)聯合公告列明「菲律賓國家警察總長已就此致函所有受害者或其家屬」,顯示此乃國家行為;(3)馬尼拉市長埃斯特拉達與6名市議員來港,代表馬尼拉市政府道歉,並提交市議會通過的道歉決議案。可見菲方參與人員包括來自國家與地方,顯示解決事件的決心。
就最關鍵的道歉用語,菲方顧全阿基諾三世的威信,仍然堅拒apology(道歉)字眼,只允用most sorrowful regret(最悲痛的歉意),雖然並非apology,但有懊悔和歉意的意思,而且由菲律賓國家警察總長致函受害者和倖存者,表達「最悲痛的歉意和至誠的問候,並對他們蒙受的痛苦表達最誠摯的哀悼」,由此觀之,由內涵到形式,菲方都顯示出誠意。另外,內閣部長阿爾門德拉斯與死難者家屬代表和倖存者會晤時,據家屬代表轉述,阿爾門德拉斯有對他們說sorry(對不起)的道歉語,只是阿爾門德拉斯公開回答記者提問時否認曾經說過,相信這是要與阿基諾三世保持一致有關。
至於埃斯特拉達會見記者時,則多次說sorry,還讓華裔議員洪英鐘用普通話及粵語分別說出「道歉」兩字,並重申這次道歉是真心真意;在回答提問時,埃斯特拉達表示方案乃全菲律賓人民同意,由馬尼拉代表整個國家表達歉意,云云。
家屬決定理性成熟
重過新生應獲尊重
綜觀今次菲律賓的「道歉」策略,在文件和國家層面堅拒用apology或sorry道歉語,在馬尼拉地方層面則適當道歉,總體而言要達至apology或sorry並未說出口,卻讓港人、特別是死難者家屬和倖存者,感受到菲國有歉意,並已致歉。若現在的方案是菲國的底線,而港方不接受,談判破裂,接下來必然是特區政府推出更嚴厲制裁措施,加強施壓,本港所有籌碼之中,最有力的是限制菲傭來港工作,不過,若用到這一招,本港大量家庭也會受到影響。現在達至的共識並非最理想,家屬與倖存者勉強接受,這個選擇和決定,不單可讓傷者盡快走出傷痛,也可以避免本港陷入對菲鬥爭而影響一些民生環節;我們認為是成熟、理性、負責任的抉擇,值得肯定。
人質事件至此應該告一段落,除了死難者家屬、倖存者重過新生活,本港與菲國關係也應回到正軌。達成共識後,特區政府即時取消對菲方外交人員的簽證制裁措施,慘劇之後發出的黑色旅遊警示,也恢復到事件前的黃色警示級別,這些都是恰當做法,期望港菲雙邊關係,包括官方和民間都逐步恢復正常。
人質事件得到解決,是梁振英政府的一項政績,在市民和中央支持下,他統率團隊解決了延宕多時的問題。不過,成績之外,也要看到外交事務操作,包括梁振英和政府都有必要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政府處理整件事,可以「低開高收」來形容,因為去年10月在峇里,梁振英率團隊與阿基諾三世初次接觸時,座次安排不對等,港方被矮化了,一般認為這是港方缺乏外交經驗的結果。香港政府是地方政府,對外交事務、包括禮節不嫻熟,完全正常、也可以理解,但是那一幕宛如聽阿基諾三世訓話的場景,確實不應該出現,特區政府官員應該多多學習,掌握「外交無小事」的精髓,再遇外交角力事宜,知道怎樣處理才恰當和不致吃虧。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