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兒子讀中二,已經13歲,年紀不算小,但平日總表現得無正無經,說話「一嚿嚿」,經常嬉皮笑臉,行為古古怪怪。偶然和一些較少見面的親戚飲茶,他自顧自東張西看或呆坐,人家問他,他答非所問,有時扮個鬼臉當作回應了別人。他並非智力有問題,至少讀書成績尚可,雖然不是很標青(除了有時候明明是懂得回答的內容,到測驗考試時卻不懂得答)。怎樣可訓練他正經一點、成熟一點?
有溝通疾患 難結交朋友
答:兒子日常的行為表現未能夠符合大家對13歲孩子的期望,在別人眼中便顯得古怪。按來信所見,你兒子的社交能力薄弱,言語上又難於表達,至於是否有溝通疾患,需要進一步評估。出現這種情况,從臨牀心理學的角度觀察,孩子可能存在溝通障礙,甚或自閉症。
對於有溝通疾患的小朋友,他們在社交上明顯出現困難,不僅語言表達的能力弱,對別人身體語言所蘊含的意思,亦無法解讀。人際交往過程中,像見面時打招呼、按說話內容調節聲調高低,或分享喜歡的食物等,驟看簡單,其實包含頗高的技巧,對有溝通障礙的孩子,他們明顯無法調適,對周遭的變化,難以同步調節應對。因為難於與人分享共同的話題,他們亦無法融入別人的圈子,在結交朋友上亦有局限。有時候,他們想到一些有趣的內容,便會自顧自笑出來,旁人看來難免感覺古怪。
這類小朋友偶然會出現你信中所說的情况:對學習內容雖認識,卻不懂得填到試卷中。因為他們只讀到表面的內容,卻無法靈活轉變應用;正如交談過程中所說的嘲諷話,背後往往含有相反意思,但這類小朋友只聽到表面的一句,讀不到隱含的意思。
社交訓練 改善溝通技巧
上述只介紹出現溝通疾患的一般表現,要了解孩子有否這方面問題,需要經臨牀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或言語治療師作專業評估,學校社工可以協助轉介。若確認了問題,可透過社交訓練,改善其溝通技巧。家長亦可以在生活上從旁協助,像與親友聚會前,預早讓兒子了解將會見到那些人,可以如何應對。當然,社交情景千變萬化,能在年幼時開始糾正,效果會更好。
資料提供﹕香港聖公會小學輔導服務處臨牀心理學家邱淑華
有溝通疾患 難結交朋友
答:兒子日常的行為表現未能夠符合大家對13歲孩子的期望,在別人眼中便顯得古怪。按來信所見,你兒子的社交能力薄弱,言語上又難於表達,至於是否有溝通疾患,需要進一步評估。出現這種情况,從臨牀心理學的角度觀察,孩子可能存在溝通障礙,甚或自閉症。
對於有溝通疾患的小朋友,他們在社交上明顯出現困難,不僅語言表達的能力弱,對別人身體語言所蘊含的意思,亦無法解讀。人際交往過程中,像見面時打招呼、按說話內容調節聲調高低,或分享喜歡的食物等,驟看簡單,其實包含頗高的技巧,對有溝通障礙的孩子,他們明顯無法調適,對周遭的變化,難以同步調節應對。因為難於與人分享共同的話題,他們亦無法融入別人的圈子,在結交朋友上亦有局限。有時候,他們想到一些有趣的內容,便會自顧自笑出來,旁人看來難免感覺古怪。
這類小朋友偶然會出現你信中所說的情况:對學習內容雖認識,卻不懂得填到試卷中。因為他們只讀到表面的內容,卻無法靈活轉變應用;正如交談過程中所說的嘲諷話,背後往往含有相反意思,但這類小朋友只聽到表面的一句,讀不到隱含的意思。
社交訓練 改善溝通技巧
上述只介紹出現溝通疾患的一般表現,要了解孩子有否這方面問題,需要經臨牀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或言語治療師作專業評估,學校社工可以協助轉介。若確認了問題,可透過社交訓練,改善其溝通技巧。家長亦可以在生活上從旁協助,像與親友聚會前,預早讓兒子了解將會見到那些人,可以如何應對。當然,社交情景千變萬化,能在年幼時開始糾正,效果會更好。
資料提供﹕香港聖公會小學輔導服務處臨牀心理學家邱淑華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