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女兒今年將讀K1,會乘坐校車上學。她很「黐身」的,十分怕醜,我擔心她無法乖乖的乘坐校車上學,因為整車都是陌生人。礙於工作,我無法陪她上校車,但即使陪她上車,也不能跟她一起在車內,她平日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也表現害羞,在校車上,可能會大哭大鬧,造成危險。有時候,陌生的成年人逗她說話,她會驚至哭起來。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她,讓她盡快適應新環境?
開課前預先告之安排
答:有些孩子怕陌生,對環境的轉變亦較敏感。就這情况,可考慮用「循序漸進、逐步養成」的策略來處理。做法是在孩子開課前,向她預告將會乘搭校車,不妨與她說些搭校車上學的故事,讓她有心理準備。然後帶她到校車站,看看校車的模樣,以及其他幼兒上校車的情况,告訴她遲些也會搭校車上學。
心愛玩具陪坐車
如果孩子表現開心、雀躍,便可進入下一步;若沒什麼反應,則可多做幾次。跟着,請校車姨姨讓孩子上車看看(但不用開車),使她知道校車究竟是怎樣的。到正式上課時,建議家長可以陪她等候校車,並送她上車(但不宜陪伴她坐車回校),家長再慢慢淡出,但不要操之過急,應給孩子充分時間適應。如孩子真的較害怕陌生環境,可讓她拿一件非常喜愛的物件或玩具,告訴她這小東西(玩具的名字)會和她一起搭車,待她適應後,再慢慢取去該物件。
家長之所以不宜和女兒一起坐校車,因為你期望她能適應乘搭校車上學,目標是孩子願意登上校巴,安然的乘車回校。你說女兒「黐身」,只因有不安全感,難關是上車時要和家長分開,若你因為不捨得而要陪她乘車回校,便把問題延伸,到達學校後又要面對另一次分離。站在乘校車這任務上,何不乾脆的把分離這關口集中在登上校巴一刻,安頓好她上車,家長便退開,讓她快點適應。
小朋友放學回家後,家長可以了解一下她的學校生活,孩子還小,未必能完整講述乘坐校車的情形,家長不妨問問她和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了解她是否適應乘校車。家長提問的內容應寬闊一點,不要太聚焦於她乘坐校車是否不習慣,太刻意的查問,反令孩子感受到媽媽的緊張心情。
資料提供﹕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幼兒及基礎教育學部高級講師李麗梅博士
文:Happy Pa ma
開課前預先告之安排
答:有些孩子怕陌生,對環境的轉變亦較敏感。就這情况,可考慮用「循序漸進、逐步養成」的策略來處理。做法是在孩子開課前,向她預告將會乘搭校車,不妨與她說些搭校車上學的故事,讓她有心理準備。然後帶她到校車站,看看校車的模樣,以及其他幼兒上校車的情况,告訴她遲些也會搭校車上學。
心愛玩具陪坐車
如果孩子表現開心、雀躍,便可進入下一步;若沒什麼反應,則可多做幾次。跟着,請校車姨姨讓孩子上車看看(但不用開車),使她知道校車究竟是怎樣的。到正式上課時,建議家長可以陪她等候校車,並送她上車(但不宜陪伴她坐車回校),家長再慢慢淡出,但不要操之過急,應給孩子充分時間適應。如孩子真的較害怕陌生環境,可讓她拿一件非常喜愛的物件或玩具,告訴她這小東西(玩具的名字)會和她一起搭車,待她適應後,再慢慢取去該物件。
家長之所以不宜和女兒一起坐校車,因為你期望她能適應乘搭校車上學,目標是孩子願意登上校巴,安然的乘車回校。你說女兒「黐身」,只因有不安全感,難關是上車時要和家長分開,若你因為不捨得而要陪她乘車回校,便把問題延伸,到達學校後又要面對另一次分離。站在乘校車這任務上,何不乾脆的把分離這關口集中在登上校巴一刻,安頓好她上車,家長便退開,讓她快點適應。
小朋友放學回家後,家長可以了解一下她的學校生活,孩子還小,未必能完整講述乘坐校車的情形,家長不妨問問她和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了解她是否適應乘校車。家長提問的內容應寬闊一點,不要太聚焦於她乘坐校車是否不習慣,太刻意的查問,反令孩子感受到媽媽的緊張心情。
資料提供﹕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幼兒及基礎教育學部高級講師李麗梅博士
文:Happy Pa ma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