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孩子太易哭 怎樣改善?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3日 06:35
2014年04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小兒5歲,他很愛哭的,要人家逗。有時候我們批評他一兩句,他便扁嘴,繼而哭起來。我們不是很惡很大聲的說他,但他就是愛哭,也許我們一直以來沒有很嚴厲的教他,導致他這樣,但他已漸漸長大,總不能這樣。我們覺得他的性格比較小器,有時候忍不住說他「你唔好咁小器」,他當然不開心。我們不知道這樣說他是好或壞?怎樣能改善他的個性,不再那麼易哭?


接納情緒 規範行為

答:來信問到批評孩子的事,關鍵在於「對事不對人」。家長可以批評孩子的行為,但要盡量避免批評孩子本人,例如指摘他:「你唔應該咁小器!」又或者「你好『曳』!」這些都直接指向孩子本人,這類批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更會令孩子產生負面情緒。


事實上,父母若能接納孩子的不快情緒,孩子會更樂意接受行為上的規範,願意遵循家長的指導行事。譬如碰到孩子鬧情緒、發脾氣,家長可以對他說:「我知道你好嬲,你可以哭,可以大聲說話,但你不能夠打人或者破壞物件!」孩子會較容易受落。當然,這樣和孩子相處,並不代表家長事事都要向孩子就範,相反,家長接納了孩子的情緒之後,必須要規範他的行為。


另外,孩子正在發脾氣時,家長切忌不斷向他講道理或解釋,因為思想上的引導並不能紓緩孩子當時內心的情緒,反而會令孩子產生錯覺,以為大人需要說服到他,他才會停止發脾氣。同時,家長必須注意自己的語氣,喝罵或帶鄙視語氣的說話,經常會令孩子感覺失去自尊。


引導孩子表達自己

家長應該明白,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感受,管教時,亦應該引導他表達自己,你可以從中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家長可以讀讀《童年的困擾》一書(Haim G. Ginott著,部分公共圖書館備有中文版),能增強你對子女內心的敏感度,亦可以掌握到與孩子說話的技巧。同時,鼓勵家長每天向孩子說出三件你欣賞他的事,並非着眼於了不起的成就,而是關於他的特質,例如「你講的笑話好好笑」、「你笑起來很好看」,讓他體會到備受身邊人喜愛,懂得欣賞自己,幫助孩子建立正面、平穩的情緒。


資料提供﹕輔導心理學家盧劉膺華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