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星級爸爸﹕英國會好友 暢談香港事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3日 06:35
2014年04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這次復活節假期,已是我們家第五年在巴塞隆拿周邊小城鎮度過。去一個城市五次,唯一理由是小兒每年都參加地中海足球比賽。如果說失敗讓我們成熟,那麼在地中海盃,我們肯定早熟了,因為從未在精英隊伍出線,只能在下線角逐;當然也讓小朋友知道天外有天,就算你在香港踢得會飛,在西班牙也只能爬行。


5訪巴塞 見識天外有天

西班牙是我唯一不用想念中餐的國家,就算只是一家普通的海岸酒店,人來人往的自助餐也不缺炆牛肚、炆豬手、黑豬肉,非常廣式。西班牙的Tapas有少少似廣式點心,路邊有類似台灣大學附近必有的小菜排檔,當面點叫的蝸牛、蘑菇、烤雞等讓我加磅。西班牙平均失業率20%,年輕人50%,但對生活要求仍高於香港人,我們的人均收入如何高,但住的似劏房,活得焦慮。


回港前,到倫敦探朋友。這名朋友為了完成兒子的足球事業,暫時放棄了自己的金融工作,太太也暫停高薪的手術室護理崗位,三年前搬到英國雷丁市附近。我們一天到晚聊足球,前兩晚我們到雷丁中餐廳用膳,和來自香港西貢的原居民老闆吹水,從經營餐廳的困難,到聘請員工的苦水,已經可以上天下地。剛好他有前尼泊爾啹喀兵的太太當服務員,粗通廣東話,於是也有一班曾居港的尼泊爾客人,大家以廣東話問候。我絕少和尼泊爾人交談,雖然客氣幾句,也有他鄉遇故知的親切。


「若在港生活 份糧全交學費」

不過這也不及在我旁邊三位廣東話完全流利的印度人,他們聊天也以廣東話為主,從香港移民到英國也有六七年,現在專注交通接送,一天工作四五小時,子女上學免費。但在港上國際學校,他說自己份糧全用來交學費,老婆人工交租及作生活費,他努力工作十多小時才僅僅夠,現在可輕鬆了。


原來他的表弟曾是我的司機,說到這名司機過去點點滴滴,大家笑得不可開交。我對這名叫Hero的印度籍司機有了最新了解,他曾經中槍,因醉酒罵人被毆。我們先後介紹他三份工,都因醉酒被辭退,前三年總有三四次來電問候。


印度裔朋友黑仔,曾是我少年時在尖沙嘴的玩伴,打波子拍公仔紙。問到他們生活,他說每天上新聞網,不懂看中文但仍然關心港事,坦言在香港完全不受歧視,英文不錯反而可以歧視別人;到了英國,飲茶吃點心時是香港人,吃咖喱時是印度人,但所有重要回憶也跟香港有關,因此在英國也接送中國人。他因為語言優勢而掙得生活,當年在屋邨成長,很多朋友成為黑社會,自己則爭取到英國護照……


我們六個人從9時吹水到12時多,啹喀、印度裔、新界原居民,一幫人因時間空間的緣分,各自訴述自己的故事。所以我不時在座談會向家長強調,學多一種語言,就多一次面試、晉升機會。


作者簡介﹕著名導演,愛家爸爸,育有3名兒女

ting56@gmail.com

張堅庭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