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者促整合3中間方案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3日 21:35
2014年04月2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為期5個月的政改諮詢尚餘不足兩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收到逾3萬份不同團體和個人的意見書,由最開放的公民提名,到偏重提名委員會角色的方案百花齊放。港大法律學者和泛民議員都認為,幾個民主派的中間方案,如香港2020方案、18學者方案和公民黨湯家驊方案,較能符合國際標準,又在《基本法》框架內。不過,有建制派議員認為,即使部分溫和方案不設公民提名,但仍未體現提委會機構提名的要求,能否過關成疑問。


明報記者 梁卓怡 楊康琪

港大法律系教授戴大為認為,政改方案要符合《基本法》,包括第39條中列明《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有關規定繼續有效這一部分。


戴大為認為湯家驊方案基本上與香港2020方案相同,兩方案可與18學者方案整合。18學者的「公民推薦」方案亦得到政務司長林鄭月娥關注,指方案「法律上似乎也沒有違反(基本法)」。戴大為就指有關方案未提到提委會組成,認為若提委會只是稍微擴大,或於第四界別加入直選代表,在《公約》下可能會「遇到問題」,如票值不均。


至於香港2020方案,戴大為認為第四界別317名委員由直選產生是可取的,方案中低門檻也符合公約。但提委會組成方面未達到平等原則。


戴大為認為學民思潮及學聯方案、人民力量、保自聯等倡以「直接公民提名」的方案簡單、直接符合《公約》,唯一的困難是,方案會挑戰《基本法》及2007年人大決定。


取1%至2%公民提名不現實

另一港大法律學院教授楊艾文(Simon Young)認為,保自聯、學民思潮、人民力量要取得1%至2%公民提名並不現實,只會有利大型及有組織的政治組織,因1%相當於3.5萬名選民。若以兩個月提名期計算,即一天要取得578個聯署,平均要2.5分鐘取一個提名。


至於自由黨、民建聯方案,提委會沒實質改變,加上提名門檻高,受歡迎的候選人未必能獲提名,楊艾文指有違國際普選標準。


至於中間路線的18學者方案,楊艾文認為提名門檻太高,首先取得2%公民推薦,在操作上只有利組織或政黨,而要有八分一提委會投票才能「出閘」,亦有可能令受歡迎的候選人未能出閘。至於香港2020方案,他認為任何提高提委會廣泛代表性的方案也可考慮,最好可由獨立委員會檢討。


民主黨工黨撐三軌方案

一直鼓勵要溝通的公民黨湯家驊表示,任何關於提委會組成的方案都可商談,包括他提出的「排序複選制」方案。不過,他稱在商談前,「泛民要搞清楚哪邊的人想傾,哪邊不想」。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和工黨何秀蘭就強調支持真普聯三軌方案。不過,劉慧卿指方案其中一軌「提委會提名」沒太多着墨,所以民主黨在短期內會商討可否把其他方案的合適元素與這一軌糅合。何秀蘭認為現時不應以某一方案作藍本與中央商討,指「北京要放下操控選舉結果的心魔」才「有得傾」。


建制質疑提委個人票違基本法

18學者方案獲不少關注,但工聯會黃國健認為「方案難過關」,反問當中的八分一提名門檻和提委會由團體轉個人票「是否都符基本法?」他指中央有兩條底線,分別是法律底線和政治底線。前者要按《基本法》行事;後者就要求特首要愛國愛港。至於如何體現,他說「經過上海之行後,3名主任都說得好白,就是要由提委會把關」。他續說,中央強調提委會的集體提名權,而不是「八分一、十分一、五分一」的門檻。


民建聯譚耀宗表示,按《基本法》框架設計方案「會好點」,但又說,「我不會去肯定別人(方案)」,笑言上次就是肯定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的方案,結果「被人鬧」。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