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跟買國策股 如幫貪官移民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2日 06:35
2014年04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經歷「滬港通」的亢奮,恒指4月11日衝破23,000點心理關口後便無以為繼,上周恒指反覆偏軟,正如本欄指出,滬港通其實是中央送給上海A股的大禮,港股的亢奮很可能是春江鴨散貨的契機,春江鴨是誰?看見財爺發新聞稿都像倒瀉籮蟹,這些國家機密,我們這些普通的港英遺民更沒有資格知道了。誰賺了大錢,畫公仔不用畫出腸。


大陸股被炒爆 致港股輸歐美

這幾年恒指沒有突破,曾經低見16,000點水平,高位則24,000點,波幅有8000點,懂炒的,其實可以賺到挺好的利潤。不過港股不能像歐美股票創歷史新高,歸根結柢,是大部分在港上市的大陸股(包括國企民企)表現不振,正確點講是許多大陸股被炒爆,用完即棄,才知原來是一個局。每一次港股向上衝,都靠一些國家概念,例如08/09年的刺激經濟概念,基建相關的股份如水泥、鋼鐵、和煤炭股份被炒高,當消息變得街知巷聞之時,最經典的、散戶受害指數最高的,莫如兗州煤(1171)竟被炒到30元以上,我就認識不少散戶接了貨,到現在只剩6元多;其他的如家電、鐵路、到股民最愛的內銀,無不高位接貨中伏,板塊逐一炒高,之後卻一沉不起,高位接貨的根本見家鄉無望,春江鴨利用國策內部消息早一步入貨賺錢,難得的是散戶被騙得樂此不疲。


薪酬權力不對稱 滋生腐敗

除了國策股跟不過,我對大陸股也非常有戒心,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管理層的薪酬低得超乎現實,跟公司的營業額和市值完全不成正比。讀者可能會問,作為股東,管理層薪酬低不就是為股東慳了錢嗎?大家別忘了我經常引用毛主席的名言,就是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人家堂堂CEO,特別是巨型國企內銀、電訊、大型綜合企業如華潤等國企,營業額以千億元計,一份主要合同、一個收購項目,隨時是幾十億人民幣,它們的CEO每年卻只得幾百萬元的薪酬,隨時輸給香港一般醫生的收入。薪酬和權力的不對稱,令許多CEO以旁門左道賺取自認為應得的收入;因此,繼電訊、石油國企多個管理層被發現貪污下馬,有報道指華潤創業(0291)母公司華潤企業的董事長宋林高價收購山西煤礦向太子黨人輸送50億元的利益,大家便不會感到意外。


從前,國企管理層要斂財,方法是先大批掃入在港上市子公司的股票,然後宣布把沒有上市的母公司資產以賤價注入在港上市的子公司,刺激股價大幅上升圖利。這樣做雖然不對,但因管理層擁有上市子公司的股票,因此有動機把收購的資產搞好,長遠利好股價,跟風的股民亦有利可圖。


不過,當優良資產賤賣得七七八八,現在的遊戲規則,是以天價在市場買入垃圾資產,然後枱底向賣方收取回佣,錢到手便在香港、溫哥華和倫敦大手掃入豪宅。購入這類股票的朋友,根本就是資助人家移民和安家費。大家屢屢聽到放洋留學的富二代住豪宅開林保堅尼,不是沒有原因的。


只持中移動及中銀香港

因此,我的投資組合內,大陸股的比重愈來愈小,不計我的「無名腫毒」組合,真正用來收息食飯的,目前只剩下中移動(0941)和中銀香港(2388)。


中移動是因為我仍等待2G升級4G的成績表,亦因許多高層被抓(即風聲緊,短期貪都不敢太猖狂),只要已經反映在股價便成了;中銀香港則是早年11元左右買入,因為主要業務在港,有金管局和香港傳媒幫我看實。其他的,都是愈少沾手愈好。


獅子山學會 行政總監

[王弼 獅觀點]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