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耶倫「鷹頭鴿」 加息似近還遠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2日 06:35
2014年04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聯儲局主席耶倫在3月中議息會議後的記者會中,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意,脫口表示,會在聯儲局完全停止買債(即退市結束)後的6個月,考慮恢復加息。


筆者曾經在電視節目中解釋過,聯儲局退市是「不得不退」,因為資產負債表的減值風險正不斷上升,遲早會押上聯儲局的信譽。不過,退市歸退市,退市之後6個月是否必然加息,值得商榷;尤其當耶倫成功爭取廢除以失業率6.5%作為加息的門檻後,何時加息已經變成耶倫話事。除了通脹率至少要回升至2%這道加息門檻較為客觀之外,一切關於就業市場的改善情况,將全憑耶倫的主觀判斷而定。


全民就業 尚需兩年

耶倫上周出席公開場合,進一步闡述其貨幣政策理念,再次盡顯其「鷹頭鴿」本色:口講隨時收緊貨幣政策,實際上要觸發恢復加息的條件遠未成熟。


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基於「雙重使命」(Dual Mandate):全民就業、價格穩定。耶倫承認,如果要達到她心目中的全民就業(Full Employment)狀態,恐怕至少要兩年時間。如果聯儲局原來的加息前提不變:一方面達至全民就業、另一方面通脹回升至2%目標水平,耶倫的最新講話,其實間接暗示了,加息的日期最快也要到2016年中或以後才有機會實現。現時美國的通脹水平持續低於聯儲局的目標水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工資水平受壓(當然,正如耶倫所講,通脹放緩已普遍成為眾多成熟經濟體的現象,並非美國所獨有)。國民薪酬未有明顯改善,試問又怎能刺激消費,帶動企業的生產齒輪呢?


美企業寧願投資海外

美國要加息,先要達至全民就業、設法令通脹回升。而通脹回升的關鍵,則在於企業恢復資本投資,增聘人手,令工資水平止跌回升。當國民就業情况改善,薪酬上調,消費意慾隨之而來,帶動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形成良性循環。總括而言,只要企業願意花錢投資,聯儲局的雙重使命自然水到渠成。


然而,到目前為止,美國企業坐擁巨額流動資金,老闆依然寧願把過剩的資金留置海外(避開「班資回朝」稅,Repatriation Tax),或加碼回購股份與派發股息,又或者只做同業併購,選擇壯大勢力而非大興土木。如此做法,短期或者對企業股價有提振作用,但長遠盈利能力受挫,最終會反映在業績上。這便解釋了為何美國經濟復蘇並非如想像般好,但美股依然是欲罷不能,欲跌不跌之格局。


耶倫把全民就業設定在兩年之後,也許仍嫌過分樂觀。不過,換轉另一個角度分析,當美國真的具備加息條件的時候,其實意味美國經濟已經全面走出谷底。屆時加息將會搖身一變,成為健全經濟發展的一大要素。


冠一資產管理 首席策略師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