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用改革撐經濟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2日 06:35
2014年04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今年首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降至7.4%,增幅遜於上一季度的7.7%,顯示中國目前的經濟增幅已放慢至2008年及2012年低迷時的水平。儘管數據勝於市場預測,3月份的增速又較1月、2月小幅回升,中國經濟仍有不少隱憂。最嚴峻的問題是,名義GDP增速進一步的放緩,反映有持續通縮的壓力。今年首季度名義GDP增速僅為7.9%,遠低於去年第4季度的9.7%。相反,居民收入、就業市場穩健,首季度居民收入實際增長達8.6%,跑贏GDP。


債務刺激經濟 成本過高

過往GDP增速數據出爐,往往會有人討論中國是否應該刺激經濟、刺激的力度要多大,今年則很難再有這類討論了。原因很簡單,中國的領導層已多次明確表態,總理李克強上周表示,不會因為經濟一些波動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長期的健康發展。其他決策者也重複同樣的論調。


這並不意味着中央將不採取任何措施,事實上政府已開始放鬆貨幣政策,今年初已擴大匯率浮動區間,此外一些國家支持的投資項目正在加快推動。然而,這些謹慎的對策顯示,由債務拉動的經濟刺激計劃,由於成本太高,已令政府卻步。


定期公布實質改革

取而代之的是,政府計劃提供最低限度的必要措施,定期公布實質性的經濟改革,以表明政府並未忽視經濟周期,同時維持市場信心及向上趨勢。例如,內地股票市場上周宣布向境外投資者開閘。這不是巧合,而是符合國務院總理李克强提出的避免短期刺激、推動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鑑於中國政府在推動經濟增速時遇到實際阻礙,大規模投入的信貸又並未消減人們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憂慮,這是個不錯的策略。一些早期迹象表明,市場不再在這類災難性的經濟情况下作出定價,投資者更注重權衡中國真正實現改革、增長以及財政穩健之間平衡的可能性。


經濟下滑搞改革 必須快速行動

不過,政府要成功執行這一策略仍然相當棘手。首先,目前尚不清楚,改革所帶來的機遇的樂觀情緒,可以抵消多少商業活動的實際減速。儘管從由政策驅動的國有部門投資方向,轉向私人部門投資,對中國來說是好事,但私人部門投資回應的是市場信號,目前大部分信號顯示需求在衰退。今年中國的GDP增速看來很難達到官方訂定的7.5%目標。


其次,採取改革方案保持企業的信心,對當局提供新的實質性利好信息的能力有更高要求。很顯然新一屆的領導在政策制定上加快了步伐,但若要每個月實現正面驚喜的增長,即使是對最有經驗的官僚都會是一個挑戰。


所以,中國領導人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即使在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時,仍然不怠慢改革的勢頭。這意味着領導人必須應對非常迅速。這樣中國就肯定不會成為「愛麗絲鏡中奇遇」中紅心王后所說的「慢國」——紅心王后對愛麗絲說:「在這裏,你想停留在原地,就已經必須奔跑。想去另一個地方,要加倍快跑才行!」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