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公帑亂花監察成空談 偏離原旨好事變壞事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21日 06:35
2014年04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短短不到兩個星期,公帑的使用接連出現令人側目的情况,先是獲觀塘區議會批出4萬元主辦《基本法》研討會的九龍東區各界聯會,被發現研討會「吃多談少」,兩小時的研討會只談了半小時基本法,其餘時間多用在吃花膠石斑等名貴菜式;之後是盛事基金被審計署捉個正着,指其誇大成效,有利益衝突之嫌,令人感到公帑儼如變成「別人的錢」,可以大慷他人之慨。


嚴防自把自為

變組織小金庫

為了配合政改諮詢,特區政府以「專款專用」原則,向每個區議會撥款25萬元舉辦宣傳基本法活動,加上本月是基本法頒布24周年,此時此刻舉辦活動,讓巿民對基本法的來龍去脈以及政改有更多認識和了解,從這個層次而言是好事。不過,當日九龍東區各界聯會的基本法研討會變成豪吃宴會,儘管觀塘區議會認為九龍東各界聯會的申請符合要求,因此批出經費,但據記者當日現場所見,卻與人們理解中的「研討會」相去甚遠,研討出什麼成果也令人質疑。至於盛事基金的公帑使用,在審計報告中多處出事,兩次獲分別注資1億及1.5億元的基金,是否變成自出自入、自把自為的小金庫,當局必須追究到底。


撥給區議會的25萬元以及兩度注資的盛事基金,都有相當悅耳的名堂,前者是宣傳基本法,後者是金融海嘯後吸引享譽國際盛事來港舉行,創造就業職位。本來,兩者出發點俱值得鼓勵,可這兩個「目標為本」的項目,推出之後難以全面監察。表面上,兩個項目分別是推廣基本法及製造就業機會,然而這當中如何監察及管理是一個大大的問號。結果,客觀效果是兩個活動都有舉行、都有人參與,至於能否收到當初設想時的作用,如今回看,研究會變成大食會,觀瞻欠佳,盛事基金創造就業與原旨相比更是無從說起,更不消提審計署所說的開單報銷等程序無影無蹤。


這樣,就回到批出公帑程序是否可以做到合理合法。公帑使用有一套稍嫌冗長的程序,也許時間效益不能與私營機構相比,但社會對此仍然可以承受,原因是公帑其實就是巿民的錢,一分一毫須用之有道,層層關卡,是在最大程度上通過制度做到不枉用不濫用。誠然,官僚制度的弊病往往來自纏繞的「申報——批准」流程,因此「特事特辦」的公帑使用形式由此而生。可是,25萬元發到區議會後的監察令人質疑,巨額注入盛事基金換來是審計署猛烈批評。


出現如此情狀,必須從區議會及盛事基金的結構說起。區議會在憲制屬地方行政,難與人員龐大的立法會相比,監察工作無法全面臻善。上月中,中西區區議會審議25萬元宣傳政改撥款,有民主黨議員被警員抬離會議室,突顯區議會距離公開透明還有大段距離。盛事基金則是匪夷所思,坐擁巨額注資的大型組織,連最基本的報帳要求都弄得一塌糊塗。於監察而言,這些組織內部多呈單一聲音,缺乏均衡政治力量,異議聲音微弱的情况下是一片「和諧」之聲,最終的監察結果可思過半。


組織一片「和諧」聲

缺均衡難以監察

區議會25萬元的審議過程被指黑箱作業,盛事基金變成審計調查對象,顯示特區政府的「權力下放」做法出事,連廉署也建議叫停盛事基金,我們認為這股歪風必須馬上煞停。社會對政府部門使用公帑的監察趨緊是正常的,公務員隊伍長久以來慣於接受監察及批評,然而這次是非公務員隊伍的區議會及盛事基金,這是監察方向的新課題。因為,這不僅是25萬元如何使用或逾億元巨款如何批撥,而是在輕易過關的流水帳當中,人們要力挽社會對特區政府的信心,不致全面流失。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