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宣布今後24小時營業,一時為城中盛事。愛書人奔走相告,北京終於有了一家通宵營業的書店。其實,開在三里屯的Page One早就實行周末與節假日通宵營業,只不過一來Page One的外語書較多,讀者群到底有限;二來,並未有三聯書店此番為讀者準備書桌與夜讀燈等貼心舉動,所以噱頭不大。
夜市僅噱頭 保持勢頭成疑
24小時營業的書店到底有沒有意義?還是僅僅是一個噱頭?三聯書店試營業頭3天,據報道,首晚銷售額為15000元、第二晚25000元、第三晚32000元,有超過380名讀者購買了圖書,已經超過了平時白天的日銷售額。銷售數據喜人,但是這個勢頭能保持多久?一旦大眾的新鮮感消失,夜間書店是否還會人頭攢動?特別是一旦進入北京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誰還會在大晚上的出門去書店?即使是作為24小時不打烊的鼻祖台北誠品書店這些年也不得不面對圖書銷量持續下滑的困境。
當然,面對電子書與圖書電商的步步緊逼,實體書店的末路幾乎無可避免。窮極思變,實體書店轉而在提高讀者閱讀體驗方面下工夫,舉辦讀書會、提供閱讀區等等,但也僅獲薄利,苦苦求存。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誠品書店文具禮品部的利潤遠遠高於圖書部門。北京三里屯的Page One擁有寬闊的露台,自帶咖啡廳The Woodhouse的價錢不菲,但依然顧客盈門。對於文藝青年來說,書店開的咖啡館就是比別處的咖啡館更有氣質。而與其花錢買書,不如在網上下載便宜的電子書,用省下來的錢買咖啡,還能曬到Instagram上呢,是不是?
重視體驗設咖啡館 吸人流
三聯書店當然知道如今書店都是靠賣咖啡賺錢這一真理,在宣布24小時營業的同時也提到樓上的雕刻時光咖啡館會配合書店24小時不打烊。此消息一出,筆者的一位朋友笑稱要去三聯書店附近租舖做燒烤攤,商機無限。夜間書店不一定能賣出多少書,但一定會帶旺周圍餐飲業。
國民少閱讀 補貼書店可喜
三聯書店總經理張作珍稱,之所以能實現24小時營業這一想法是因為獲得了政府的100萬元(人民幣,下同)財政補貼。最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動的實體書店扶持試點共派紅包9000萬元給12個省份的國營書店(不包含民營書店)。同是補貼國企,作為納稅人,筆者還是很樂於見到這筆錢給到了書店,而不是電力、石油系統之類的。在去年中國人均閱讀量僅有4.39本的情况下(日本為8.5,韓國為11),一座城市裏有那麼一間永遠亮着燈的書店,總是有一點點不一樣。
筆者念中學時,家的附近有家小書店,主要做街坊生意,老闆娘與我們這些常光顧的很熟稔。筆者看到喜歡的書可以直接拿走,讓父親第二天去付錢,也常託老闆娘幫忙找一些冷門的書。後來臨街開了一家5層樓的圖書城,品種多折扣多,小書店半年後就倒閉了。很多事無可避免,並不遺憾,但很懷念。
作者是國際貿易項目官員
夜市僅噱頭 保持勢頭成疑
24小時營業的書店到底有沒有意義?還是僅僅是一個噱頭?三聯書店試營業頭3天,據報道,首晚銷售額為15000元、第二晚25000元、第三晚32000元,有超過380名讀者購買了圖書,已經超過了平時白天的日銷售額。銷售數據喜人,但是這個勢頭能保持多久?一旦大眾的新鮮感消失,夜間書店是否還會人頭攢動?特別是一旦進入北京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誰還會在大晚上的出門去書店?即使是作為24小時不打烊的鼻祖台北誠品書店這些年也不得不面對圖書銷量持續下滑的困境。
當然,面對電子書與圖書電商的步步緊逼,實體書店的末路幾乎無可避免。窮極思變,實體書店轉而在提高讀者閱讀體驗方面下工夫,舉辦讀書會、提供閱讀區等等,但也僅獲薄利,苦苦求存。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誠品書店文具禮品部的利潤遠遠高於圖書部門。北京三里屯的Page One擁有寬闊的露台,自帶咖啡廳The Woodhouse的價錢不菲,但依然顧客盈門。對於文藝青年來說,書店開的咖啡館就是比別處的咖啡館更有氣質。而與其花錢買書,不如在網上下載便宜的電子書,用省下來的錢買咖啡,還能曬到Instagram上呢,是不是?
重視體驗設咖啡館 吸人流
三聯書店當然知道如今書店都是靠賣咖啡賺錢這一真理,在宣布24小時營業的同時也提到樓上的雕刻時光咖啡館會配合書店24小時不打烊。此消息一出,筆者的一位朋友笑稱要去三聯書店附近租舖做燒烤攤,商機無限。夜間書店不一定能賣出多少書,但一定會帶旺周圍餐飲業。
國民少閱讀 補貼書店可喜
三聯書店總經理張作珍稱,之所以能實現24小時營業這一想法是因為獲得了政府的100萬元(人民幣,下同)財政補貼。最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動的實體書店扶持試點共派紅包9000萬元給12個省份的國營書店(不包含民營書店)。同是補貼國企,作為納稅人,筆者還是很樂於見到這筆錢給到了書店,而不是電力、石油系統之類的。在去年中國人均閱讀量僅有4.39本的情况下(日本為8.5,韓國為11),一座城市裏有那麼一間永遠亮着燈的書店,總是有一點點不一樣。
筆者念中學時,家的附近有家小書店,主要做街坊生意,老闆娘與我們這些常光顧的很熟稔。筆者看到喜歡的書可以直接拿走,讓父親第二天去付錢,也常託老闆娘幫忙找一些冷門的書。後來臨街開了一家5層樓的圖書城,品種多折扣多,小書店半年後就倒閉了。很多事無可避免,並不遺憾,但很懷念。
作者是國際貿易項目官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