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指昨升24點,收報22,696點,成交金額545億元。內地經濟首季增長7.4%,勝預期,但數字本身意義不大,重點是能否為投資者提供今後的政策方向,而7.4%就算不是好卻肯定不算太差,因此大規模上馬項目,機會一般,規劃中的17萬億至2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項目,暫時只會作為「儲備」。
內地經濟首季增長7.4%,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6%,零售總額升12%,工業增加值為8.7%。首季經濟增幅勝於預期的7.3%,與全年目標7.5%相差不遠,同時首季新增就業374萬人,全年逾千萬的新增就業目標已達到37.4%,進度良好,大舉刺激機會微。
有不少經濟學家均質疑7.4%的可信性,認為與3月份的經濟狀况惡化背道而馳。假如這是中央刻意「作大」,不就說明了中央拒絕停止去槓桿、反貪腐、大力刺激經濟嗎?從側面亦可看到,習李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正遇上愈來愈大的阻力,需用手段來增加推動政策的本錢。無論7.4%是否被誇大,就算手上有充足刺激的項目儲備,亦只會逐少逐少放出,令經濟增長穩定在7%至7.5%的區間,以免他朝經濟真的不行時再無刺激本錢,屆時面對的政治壓力就相當大。這樣的話,中國經濟不強也不弱,股市就有點無所適從,這也是急速反彈後持續橫行的原因。
首季貨幣環境寬鬆 新屋動工反減
各組數字中,樓市是最令人憂慮。表面看,首季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5,339億元,按年升16.8%,住宅施工面積39.3億平方米,增長11.4%,仍然向好,但房屋新開工面積卻下降25.2%,當中住宅更下降27.2%。同時,房地產開發企業購置面積減少2.3%,首兩月則升6.5%,而首季銷售則下降3.8%。
上一次房屋新開工面積下跌已是2012年,當時既有2011年歐債危機導致熱錢外逃避險,疊加中央大力緊縮貨幣環境,並且直接高壓調控樓市所致。過去12個月並無有任何樓市新政,今年首季貨幣環境更偏向寬鬆,但卻再度出現新動工減少,情况不妙。
樓市放緩蔓延 北京也急凍
說到底,開發商已感受到各地供過於求的出貨壓力,首要任務是停買地、緩開工,同時減價速銷令資金回籠。但現時大部份城市均出現停貸情况,主要集中在中小型銀行之上。可能是銀行資金不足,又或是迫宮要求提高按揭利率、擔心風險等,無論如何,這均會令開發商資金鏈更為緊張。因此,雖然4月份各開發商均摩拳擦掌,準備大舉推盤跑銷售,但4月首周全國主要54城市合計住宅簽約套數僅3.84萬套,按年及按月分別再跌32%及17%。
要注意的是,樓市放緩已不局限於三、四線城市,就算首善之區北京為例,截至4月7日的新建商品房住宅僅成交1.2萬套,合計簽約金額僅414.1億元,按年急跌38.4%,而二手房住宅簽約套數僅為24,422套,跌幅更高達66.7%。4月首周新盤更只有771套,創春節後新低,二手為1815套,環比續跌18.6%。北京常住人口逾3000萬人,為香港的4倍,按比例計,目前二手成交量相當於香港的2000宗左右,可想而知有多冷清。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