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8歲前從未上學,來港後苦讀終考上港大醫學院的Betty,原來在5歲時已立志行醫,從小最愛醫生所著的散文,對莫樹錦、鍾尚志等名醫甚嚮往。去年她考文憑試,先後去港大、中大醫學院面試,最終獲港大取錄,過程荊棘滿途,校方先要向入境處申請「不反對入學通知書」,入學後才獲知「非本地生」難在醫管局實習及就職,幸今年初取得身分證,日後可繼續從醫。
港大發言人表示,收生過程中如要了解學生留港條件,會向入境處查詢,並在入境處不反對情况下,才會正式取錄申請人。
學者:網民對身分雙重標準
對部分網民連日留言質疑Betty生於內地,卻非法來港「搶佔」港人學位。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本港年輕一代抗拒內地自由行、貪腐文化及政改等問題,對於港人身分是「寧緊勿鬆」,相信因Betty來自內地,藉此宣泄這種排外情緒。鍾指出,網民對港人身分界定持「雙重標準」,如在本港出生的雙非兒童不會被認為是港人,可見社會矛盾日深。
港大發言人表示,收生過程中如要了解學生留港條件,會向入境處查詢,並在入境處不反對情况下,才會正式取錄申請人。
學者:網民對身分雙重標準
對部分網民連日留言質疑Betty生於內地,卻非法來港「搶佔」港人學位。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本港年輕一代抗拒內地自由行、貪腐文化及政改等問題,對於港人身分是「寧緊勿鬆」,相信因Betty來自內地,藉此宣泄這種排外情緒。鍾指出,網民對港人身分界定持「雙重標準」,如在本港出生的雙非兒童不會被認為是港人,可見社會矛盾日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