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次立法會議員上海行,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的講話傳達出兩個重要信息:一是特別說明「從來沒有講過凡屬所謂『泛民』陣營的人士都不符合愛國愛港的標準」;二是兩個月內,與沒有單獨談過的所有議員逐一約談。這兩個信息,實際上是中央伸出的橄欖枝,值得泛民人士尤其是溫和派高度重視。
並非所有泛民人士都不愛國愛港
今次上海之行,雖然沒有具體成果,但也沒有出現「一拍兩散」的結局,令人感到欣慰。氣氛友善的見面座談,畢竟為以後中央官員與泛民人士之間的溝通交流開了好頭,打通了道路,令人對如期落實普選多了一些期待。這是香港市民樂於見到的情形。也正因為如此,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今次上海行的講話,專門以溝通為題,所傳遞的信息,尤為受到外界關注。
記得有報道指出,張曉明去年5月8日會見新民黨成員時表示,並非所有反對派人士都對抗中央。當時,社會上就有解讀說,張曉明的講話實際上表明,在中央看來,有些反對派人士並非對抗中央,是中央可以接受的人。不過,當時張曉明的這個說法只能算是「傳聞」。今次張曉明借在上海與立法會議員座談的機會,正式作出澄清:「我們沒有『一竿子打沉一船人』,從來沒有講過凡屬所謂『泛民』陣營的人士都不符合愛國愛港的標準。」這個講法可以說極具權威地表達了中央對泛民人士的看法和定位,清楚說明普選並不排斥泛民中符合愛國愛港標準的人士,讓泛民人士「心中有底」。
張曉明的這個講法也是有根據的。他根據鄧小平的論述和《基本法》的規定,概括了愛國愛港的3個客觀標準:一是是否擁護香港回歸祖國;二是是否做過損害國家利益和香港繁榮穩定的事情;三是是否擁護並遵守《基本法》。其實,對於這3個標準,一些泛民人士也是認同的。相信張曉明也是根據這3個標準來判定,並非所有泛民人士都不符合愛國愛港標準。
一些反對派人士總是說,提名委員會將排斥所有「泛民」人士。張曉明的澄清清楚表明:在普選產生特首的問題上,中央並沒有排斥所有的泛民人士。中央設定的普選底線是,特首必須愛國愛港,對抗中央的人不能當特首。符合愛國愛港標準、對抗中央的泛民人士,當然也有條件爭取提名委員會的支持,參選行政長官。毋庸諱言,在泛民中,激進派很難符合愛國愛港的標準。張曉明肯定「泛民」中有人符合愛國愛港標準,相信也是指泛民中的溫和人士。因此,張曉明傳達的這個信息值得香港社會、尤其是溫和反對派人士高度重視。
邀約每位議員實際上是泛民議員
張曉明在講話中,特意向反對派議員發出善意邀約:在回香港後兩個月內,與沒有單獨談過的所有議員逐一約談。「吃飯不吃飯都行,進中聯辦大樓或另外找地方談都行,悉聽尊便。」明眼人一看就知,這個邀約的主要對象是泛民人士,因為張曉明與建制派議員見面並非什麼難事。
值得留意的是,張曉明在發出繼續溝通邀請的同時,還表達了「希望某些議員不要再拒絕我」的請求。張曉明這樣講,確實情有可原。人們不會忘記,去年7月張曉明以中聯辦主任的身分,應邀在立法會大樓出席午宴,與全體立法會議員溝通交流。這是香港特區成立16年來,中聯辦主任和立法會各派別議員的第一次聚會,氣氛順暢、輕鬆愉快,不乏幽默風趣,開了一個好頭。禮尚往來,張曉明主任理應在中聯辦回請立法會議員。當時,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明確表示,全體立法會議員下次可到中聯辦「作客」吃飯。然而,泛民中的激進派議員卻宣布「杯葛」到中聯辦出席宴請,一些溫和派人士也「被迫」改口說不去中聯辦,有關的回請至今都未能「兌現」,令張主任感到很失望,也很費解。希望泛民議員尤其是溫和人士,對張曉明的邀約給予善意回應,莫令張主任失望,也莫令希望泛民與中央官員溝通的香港市民失望。
至於張曉明邀約的時間為什麼是「兩個月內」,道理很簡單,兩個月之後,特區政府的政改諮詢已經結束,將會整理政改諮詢報告並由特首上報中央,人大常委會將會研究特首的報告,隨後將就香港的特首普選及相關問題作出決定。張曉明需要將與立法會議員約會中聽取的意見,在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之前上報中央予以考慮。所以,泛民議員應該在「兩個月內」,實現與張曉明的「約會」。
泛民支持者也希望
落實「一人一票」選特首
幾乎所有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如期落實「一人一票」選特首,是香港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包括泛民支持者在內的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正如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所說,「如果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這個目標實現了,無論男女老少、貧賤富貴,是香港首富還是街頭阿伯,手中都握有神聖的一票,在平等、直接、公開的選舉中選擇自己『鍾意』的行政長官。這是香港民主發展前所未有的巨大飛躍,也是廣大香港市民最迫切最直接的訴求和願望。不論對普選辦法持什麼觀點,努力使普選如期實現,應該成為大家共同的目標。」
市民都知道:中央對政改有決定權,但中央只會推動落實普選,而不會否決普選,只有泛民有能力也有可能否決普選。市民也知道:泛民中的激進派也不會支持普選,如果普選落實,他們就沒有了「爭普選」的資本,他們要做的事,就是千方百計綑綁溫和派否決普選。所以,許多市民將落實普選的希望寄託在泛民溫和人士身上。其實,據筆者了解,許多泛民溫和人士都希望有普選。不論對普選辦法持什麼觀點,泛民溫和人士應該拿出政治智慧和勇氣,突破激進派的綁架,努力使普選如期實現,莫令市民包括自己的支持者失望。
作者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小啟:明天起復活節假期,觀點版休版,下周二(22日)復刊。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並非所有泛民人士都不愛國愛港
今次上海之行,雖然沒有具體成果,但也沒有出現「一拍兩散」的結局,令人感到欣慰。氣氛友善的見面座談,畢竟為以後中央官員與泛民人士之間的溝通交流開了好頭,打通了道路,令人對如期落實普選多了一些期待。這是香港市民樂於見到的情形。也正因為如此,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今次上海行的講話,專門以溝通為題,所傳遞的信息,尤為受到外界關注。
記得有報道指出,張曉明去年5月8日會見新民黨成員時表示,並非所有反對派人士都對抗中央。當時,社會上就有解讀說,張曉明的講話實際上表明,在中央看來,有些反對派人士並非對抗中央,是中央可以接受的人。不過,當時張曉明的這個說法只能算是「傳聞」。今次張曉明借在上海與立法會議員座談的機會,正式作出澄清:「我們沒有『一竿子打沉一船人』,從來沒有講過凡屬所謂『泛民』陣營的人士都不符合愛國愛港的標準。」這個講法可以說極具權威地表達了中央對泛民人士的看法和定位,清楚說明普選並不排斥泛民中符合愛國愛港標準的人士,讓泛民人士「心中有底」。
張曉明的這個講法也是有根據的。他根據鄧小平的論述和《基本法》的規定,概括了愛國愛港的3個客觀標準:一是是否擁護香港回歸祖國;二是是否做過損害國家利益和香港繁榮穩定的事情;三是是否擁護並遵守《基本法》。其實,對於這3個標準,一些泛民人士也是認同的。相信張曉明也是根據這3個標準來判定,並非所有泛民人士都不符合愛國愛港標準。
一些反對派人士總是說,提名委員會將排斥所有「泛民」人士。張曉明的澄清清楚表明:在普選產生特首的問題上,中央並沒有排斥所有的泛民人士。中央設定的普選底線是,特首必須愛國愛港,對抗中央的人不能當特首。符合愛國愛港標準、對抗中央的泛民人士,當然也有條件爭取提名委員會的支持,參選行政長官。毋庸諱言,在泛民中,激進派很難符合愛國愛港的標準。張曉明肯定「泛民」中有人符合愛國愛港標準,相信也是指泛民中的溫和人士。因此,張曉明傳達的這個信息值得香港社會、尤其是溫和反對派人士高度重視。
邀約每位議員實際上是泛民議員
張曉明在講話中,特意向反對派議員發出善意邀約:在回香港後兩個月內,與沒有單獨談過的所有議員逐一約談。「吃飯不吃飯都行,進中聯辦大樓或另外找地方談都行,悉聽尊便。」明眼人一看就知,這個邀約的主要對象是泛民人士,因為張曉明與建制派議員見面並非什麼難事。
值得留意的是,張曉明在發出繼續溝通邀請的同時,還表達了「希望某些議員不要再拒絕我」的請求。張曉明這樣講,確實情有可原。人們不會忘記,去年7月張曉明以中聯辦主任的身分,應邀在立法會大樓出席午宴,與全體立法會議員溝通交流。這是香港特區成立16年來,中聯辦主任和立法會各派別議員的第一次聚會,氣氛順暢、輕鬆愉快,不乏幽默風趣,開了一個好頭。禮尚往來,張曉明主任理應在中聯辦回請立法會議員。當時,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明確表示,全體立法會議員下次可到中聯辦「作客」吃飯。然而,泛民中的激進派議員卻宣布「杯葛」到中聯辦出席宴請,一些溫和派人士也「被迫」改口說不去中聯辦,有關的回請至今都未能「兌現」,令張主任感到很失望,也很費解。希望泛民議員尤其是溫和人士,對張曉明的邀約給予善意回應,莫令張主任失望,也莫令希望泛民與中央官員溝通的香港市民失望。
至於張曉明邀約的時間為什麼是「兩個月內」,道理很簡單,兩個月之後,特區政府的政改諮詢已經結束,將會整理政改諮詢報告並由特首上報中央,人大常委會將會研究特首的報告,隨後將就香港的特首普選及相關問題作出決定。張曉明需要將與立法會議員約會中聽取的意見,在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之前上報中央予以考慮。所以,泛民議員應該在「兩個月內」,實現與張曉明的「約會」。
泛民支持者也希望
落實「一人一票」選特首
幾乎所有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如期落實「一人一票」選特首,是香港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包括泛民支持者在內的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正如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所說,「如果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這個目標實現了,無論男女老少、貧賤富貴,是香港首富還是街頭阿伯,手中都握有神聖的一票,在平等、直接、公開的選舉中選擇自己『鍾意』的行政長官。這是香港民主發展前所未有的巨大飛躍,也是廣大香港市民最迫切最直接的訴求和願望。不論對普選辦法持什麼觀點,努力使普選如期實現,應該成為大家共同的目標。」
市民都知道:中央對政改有決定權,但中央只會推動落實普選,而不會否決普選,只有泛民有能力也有可能否決普選。市民也知道:泛民中的激進派也不會支持普選,如果普選落實,他們就沒有了「爭普選」的資本,他們要做的事,就是千方百計綑綁溫和派否決普選。所以,許多市民將落實普選的希望寄託在泛民溫和人士身上。其實,據筆者了解,許多泛民溫和人士都希望有普選。不論對普選辦法持什麼觀點,泛民溫和人士應該拿出政治智慧和勇氣,突破激進派的綁架,努力使普選如期實現,莫令市民包括自己的支持者失望。
作者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小啟:明天起復活節假期,觀點版休版,下周二(22日)復刊。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