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市場內的買賣殼股活動,在近年日趨活躍,有「金牌莊家」之稱的詹培忠及會計師行立信德豪均不諱言,內地人對殼股的需求持續增加,「北水」推動下主板殼股叫價已急升至最高達5億元,十年內急升超一倍,創板殼價亦升穿2億元,同樣有價有市。
詹培忠指出,近年不少內地人對殼股繼續有需求下,殼股做價比過往貴很多,主板及創業殼股叫價接近及4億元及1到2億元。他指,况且監管機構對借殼活動規管嚴格,構成不必要的障礙,因此真正落實的買殼交易已不算多。
叫價較10年前漲近倍
有企業融資界人士更稱,最近有人聲稱主板殼叫價3億到5億元,相比10年前叫價才2億元,漲價近倍。
創業板殼股的叫價亦達1億至1.5億元。但他認為,個別買家只會洽購剛足以掌控上市公司的控權比例,因此實際付出代價遠低於帳面殼價,投資者宜留意買方出動多少「真金白銀」去進行收購,會更實際。
轉主板要求放寬 創板殼價飈
業界人士形容,殼價有如「海鮮價」,會隨殼股的質素而變化。就以近期安排賣殼的米蘭站(1150),因為業務架構簡單,控股權相對歸一,殼價便達4.67億元之譜。
反之幾經重組後而業務重回正軌的潤迅(0989),暫時買賣殼價較低。
除着轉主板要求放寬,創板殼價亦水漲船高,立信德豪董事林鴻恩則指出,去年部分創業板的殼價達2億元,但需求旺盛下,現時已遠遠超過此金額,甚至可能達到3至4億元,由於求過於供,就連停牌中的公司也有人問津,但價錢自然要打個折扣。
他指出,由於香港創業板上市門檻較低,因此預計,今年仍有許多企業轉往香港上市,部分更為了省掉上市的程序,直接買殼。「雖然證監會規定買殼後兩年才能注入業務,但買家可立刻利用此平台融資,相對透過發新股上市較為吸引。」
業務簡單容易經營「殼」受歡迎
林鴻恩預計,今年會有10多宗買殼上市,買家主要尋找業務簡單、容易經營,而公司沒有不良紀錄、沒重大官司纏身的「靚殼」。除了買殼,亦有不少公司計劃發新股上市。
他估計今年本港會有100宗IPO,創業板可能佔當中25宗,主要是內地小額貸款或擔保公司,亦有一些港資公司,受殼價大升吸引,準備到創業板上市。
明報記者 陳偉燊、廖毅然
詹培忠指出,近年不少內地人對殼股繼續有需求下,殼股做價比過往貴很多,主板及創業殼股叫價接近及4億元及1到2億元。他指,况且監管機構對借殼活動規管嚴格,構成不必要的障礙,因此真正落實的買殼交易已不算多。
叫價較10年前漲近倍
有企業融資界人士更稱,最近有人聲稱主板殼叫價3億到5億元,相比10年前叫價才2億元,漲價近倍。
創業板殼股的叫價亦達1億至1.5億元。但他認為,個別買家只會洽購剛足以掌控上市公司的控權比例,因此實際付出代價遠低於帳面殼價,投資者宜留意買方出動多少「真金白銀」去進行收購,會更實際。
轉主板要求放寬 創板殼價飈
業界人士形容,殼價有如「海鮮價」,會隨殼股的質素而變化。就以近期安排賣殼的米蘭站(1150),因為業務架構簡單,控股權相對歸一,殼價便達4.67億元之譜。
反之幾經重組後而業務重回正軌的潤迅(0989),暫時買賣殼價較低。
除着轉主板要求放寬,創板殼價亦水漲船高,立信德豪董事林鴻恩則指出,去年部分創業板的殼價達2億元,但需求旺盛下,現時已遠遠超過此金額,甚至可能達到3至4億元,由於求過於供,就連停牌中的公司也有人問津,但價錢自然要打個折扣。
他指出,由於香港創業板上市門檻較低,因此預計,今年仍有許多企業轉往香港上市,部分更為了省掉上市的程序,直接買殼。「雖然證監會規定買殼後兩年才能注入業務,但買家可立刻利用此平台融資,相對透過發新股上市較為吸引。」
業務簡單容易經營「殼」受歡迎
林鴻恩預計,今年會有10多宗買殼上市,買家主要尋找業務簡單、容易經營,而公司沒有不良紀錄、沒重大官司纏身的「靚殼」。除了買殼,亦有不少公司計劃發新股上市。
他估計今年本港會有100宗IPO,創業板可能佔當中25宗,主要是內地小額貸款或擔保公司,亦有一些港資公司,受殼價大升吸引,準備到創業板上市。
明報記者 陳偉燊、廖毅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