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滬港通 四大長遠意義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6日 06:35
2014年04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星期國家總理李克強宣布推出滬港通,至今一個星期,市場的反應頗為平淡,升一天跌一天,可以說是正常波動。傳媒報道也只是幾天,並沒有像以前就北水南調、港股直通車之類的話題那般,鋪天蓋地式的又報道又猜測又憧憬。


股市反應冷靜 跟直通車不同

很多評論員說:這個題目討論經年,好消息的部分已經為市場所消化,所以沒有再帶來驚喜。有些人則指出:近年自由行普及化,加上內地合資格機構投資者計劃(QDII),要來香港做投資的資金都來得七七八八,所以滬港通不會對香港有太大的新益處。這兩種觀點都不無道理,從炒股的角度看,滬港通這個消息確實沒能帶起什麽炒作,將來落實以後,相信也不會有直接及即時的大影響。


成為人幣資本帳開放突破點

然而,從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角度去看,滬港通將會是我們長遠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原因有四。


第一,滬港通的渠道不單是投資股票,更意味着人民幣資本帳的進一步開放,尤其是在境外的人民幣可以回流去大陸。這是一個在金融系統層面上,以至整個經濟框架的改變。


第二,滬港通讓內地投資者買賣香港的指數成分股股票,將大大提升香港市場吸引外國公司來這裏上市的優勢。簡單直接的說,將來有中國內地股民及機構投資者自由參與又國際化的股票市場,就香港只此一家。


第三,反方向的考慮,滬港通讓外國投資者買賣在內地上市的股票,亦將大幅增加我們對外的吸引力。試問你若是一個國際基金經理,要在亞洲建立基地,捨香港其誰?


一個市場兩個制度的嘗試

第四,用戰略性一點的思維去想,滬港通是「一個市場、兩個制度」持續發展的一個必須的嘗試。除非打算封閉我們的金融市場、自行步向夕陽,又或者是本著長遠將會融入內地的制度的態度、自行放棄我們優良的法律及監管傳統,不然必須發展一套共存的模式。成功,將會是我們賴於繼續維持自身價值和生活工作方式的基礎;失敗,也就唯有接受歷史洪流的不可抗力。


所以說,滬港通對香港作為一個「在中國的國際城市」,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試煉以及長遠發展機會。


李律仁 法律界人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