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滬港通為振A股 非送港大禮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5日 06:35
2014年04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本欄指出,投資者別小覷納指下挫,結果納指繼續下瀉,上周五終於跌穿4000點重要心理關口,較3月份的14年高位已下跌了8.5%。4月份開始,縱使有資金從科技股流向傳統藍籌,標普500指數亦站不住腳,跟隨納指下跌,不過幅度較小。同期,歐洲股票市場亦不見得好,德國DAX指數3次挑戰9800點失敗,形成3次見頂不破的不利格局。


有一樣比較不尋常的事情是,在歐美股表現不濟的時候,通常被視為風險資產的澳元竟然表現強勁,由上月底的90.5美仙一口氣升了400點,期間中港股市以至印度、印尼股市亦呈強勢,這樣的不尋常可被解讀為,資金撤出估值高的歐美、特別是納指,湧到估值較低的新興市場,單看這因素,短期港股的表現不會太差。


問題是,這樣的資金走勢可以持續多久?上周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宣布滬港通,首先,任何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政策,長遠都是對經濟有利,就像武俠小說人物打通任督二脈,功力大進;又如中國改革開放,證明了開放的巨大經濟利益。這個毋須多解釋。然而,重點是「長遠」兩字,這個長遠是以10年計的,所以對只爭朝夕的股票投資意義不大。


政治目標:搞活內地資本市場

有評論形容,滬港通是中央送港「大禮」,我對這一類擦鞋言論非常反感。一直以來,由毛主席不解放香港,到國企來港集資,到今日的滬港通,並不是中央獨愛香港。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香港自1949年後,不斷為國家做先鋒,幫其賺取外匯,繼而助其改革開放。香港人不是白做,我們也賺取了巨大利益。在商言商,我們有利用價值,阿爺就給生意我們,請別再說什麼大禮了。


今次的滬港通,香港人又要披甲打頭陣,幫阿爺搞人民幣全面開放。不要搞錯,什麼直通車、滬港通,最終的政治目標是要把內地的資本市場搞活。所以滬港通的重點,不是有多少內地資金買港股(當然這個是難免的)。阿爺的着眼點,是有多少國際資金會通過香港買上海A股。因此,如果投資港股的人比A股多,證明政策不成功,難保阿爺不會調整額度。2007年的直通車死火,就是阿爺怕當時高見6000點的A股,內地資金會一面倒湧港才煞停的。


優先股不利散戶 內銀碰不得

所以,短期港股是有概念,但恐怕當消息已經浮面,就是春江鴨散貨之時。如果要食短期資金由美股流往新興市場的趨勢,我寧可投資A股指數有關的ETF,因為振興A股才是阿爺的政策目標,香港人別表錯情。


我強調,港股受惠資金流向,加上滬港通概念,只是短線。今年港股表現始終受大陸經濟影響。有一點頗有啟示:內銀獲批發優先股,市傳四大行額度將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重點是當商業銀行的監管指標低於監管部門的要求時,優先股需要強制轉換成普通股,意味四大行的普通股股東權益有機會被大幅攤薄。我懷疑,這是中央預備國內金融危機發生的最壞打算,就是利用社保基金一類的人民血汗來為四大行注資!因此,我的結論是,除非短炒博反彈,在可見的將來,內銀仍是碰不得!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獨立股評人

[王弼 獅觀點]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