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建造業近年吸引不少年輕人入行,現年26歲的黃先生中五畢業後,眼見建造業「搵到食」遂修讀電機課程,在行內任職5年,位至助理工程師,負責安裝、維修及接駁電線等工作,直言實際工作環境與受訓時有落差,當年有三分之二同學受訓後都沒有入行,而自己也會在下月轉往澳門工作,同一職位薪酬卻比在港多出一倍。
黃先生說,「學院派」的訓練主要以安全為主,與實際工作講求效率有別,例如「受訓時可以3日留在房內駁電線,但實際工作的話,不出半日就會被責罵」;他又憶述,曾試過在地井工作,甫打開井蓋已發現大量白色蟲子在蠕動,身旁的「老師傅」卻一直催促,唯有硬着頭皮進內工作,但笑言「有人肯鬧都是好的」。
他認為,本港訓練課程應增加實際環境培訓,否則「訓練班人出來,不入行是沒有意思」。他不贊成輸入外勞,認為始終會影響本地工人薪酬水平,尤其一批老師傅將會首當其衝。
年約28歲的阿霖3年前入行即已被僱主欠薪兩個月,要到勞工處追討;輾轉入讀建造業議會的油漆課程,打算取得較具認證的資歷,經議會轉介再次入行,他形容實際工作仍是雜工,與油漆專業無關,並再次遇上拖糧。他認為,業界應加強跟進學員入行的情况,非只靠輸入外勞解決人手問題,又擔心外勞若填補了人手需要,再無空缺予受訓學員入職。
黃先生說,「學院派」的訓練主要以安全為主,與實際工作講求效率有別,例如「受訓時可以3日留在房內駁電線,但實際工作的話,不出半日就會被責罵」;他又憶述,曾試過在地井工作,甫打開井蓋已發現大量白色蟲子在蠕動,身旁的「老師傅」卻一直催促,唯有硬着頭皮進內工作,但笑言「有人肯鬧都是好的」。
他認為,本港訓練課程應增加實際環境培訓,否則「訓練班人出來,不入行是沒有意思」。他不贊成輸入外勞,認為始終會影響本地工人薪酬水平,尤其一批老師傅將會首當其衝。
年約28歲的阿霖3年前入行即已被僱主欠薪兩個月,要到勞工處追討;輾轉入讀建造業議會的油漆課程,打算取得較具認證的資歷,經議會轉介再次入行,他形容實際工作仍是雜工,與油漆專業無關,並再次遇上拖糧。他認為,業界應加強跟進學員入行的情况,非只靠輸入外勞解決人手問題,又擔心外勞若填補了人手需要,再無空缺予受訓學員入職。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