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頻現深海生物 專家恐地震先兆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5日 06:35
2014年04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日本今年分別在全國8個行政區沿海發現多達19條深海魚,水產行業稱如此異象屬「史無前例」!其中尤其多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引起廣泛懷疑是否海洋水溫變異,抑或大地震的先兆!

今年淺海見19條 多「地震魚」

《讀賣新聞》昨日報道,本州西岸新潟縣的佐渡市漁民,在兩津灣離岸330公尺海域網獲長約4.5公尺、重約33公斤的深海大王魷魚(Architeuthis,又稱巨烏賊)。漁民川口勇治說,3月26日用固網捕獲牠時,「牠的氣息雖然有點弱,但還活着,像在大口喘氣似的噴出一些液體」。福山市四方漁港上周一在離港灣1公里的張網區,捕獲一條長達3.5公尺的雄性墨魚;兵庫縣新溫泉町諸寄港2月25日也發現長達4.1公尺、重約200公斤的雌性魷魚。


截至2013年的50年間,新潟縣只發現過11條深海魷魚,可是今年未到4月,該縣已發現8條深海魷魚。富山、新潟、鳥取等地淺海相繼捕獲類似的深海魷魚或墨魚。此外,山口縣萩市於2月中旬還發現9條體長1.5至2公尺的深海石川氏粗鰭魚。


然而,最離奇的是近期沿岸不斷出現發現深海皇帶魚報告。日本《周刊大眾》稱近期發現深海皇帶魚次數達到「史上最高」。好像3月7日,山口縣長門市仙崎地區白潟海岸發現一條長4.38公尺的皇帶魚,為該縣所見的第9條皇帶魚。


或因海溫變異

皇帶魚是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普遍體長約3公尺,但據所知可達15公尺,最重可達272公斤。體亮銀色,腹鰭紅色,呈槳狀,背鰭極長,亦呈紅色。牠們廣佈於熱帶200公尺以下深海,極少見於水面,曾被誤認為傳說中的「龍」或懷疑牠們能製造地震,故俗稱地震魚、龍宮使者、龍王魚等。


踏入2014年日本在淺海範圍相繼捕獲類似的深海魚種,引起眾多海洋學者關注。有些專家推測,這現象可能與日本海結構和海溫變化有關,例如因冬季天氣狀况異常引起日本海深海處水流變化,海底出現漩渦等而將牠們趕至淺海,甚至可能是大地震預兆。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