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昨日在上海出席與本港立法會議員的座談會上提到,特首選舉程序中的提名委員會提名,旨在降低政治對抗、降低憲制危機、降低民粹主義3項風險,「必須保障工商金融界的政治經濟利益,不能搞民粹主義,不能推行高福利政策」。學者認為李飛的說法反映中央擔心近年的本土意識、「港獨」主義等,影響到普選特首的結果。
減政治對抗憲制危機風險
去年11月曾訪港的李飛強調,目前討論特首普選是落實《基本法》的規定,而不是重新制定基本法,因此必須回到基本法軌道上討論;他重申提名委員會的重要考慮是均衡參與,採用提委會提名特首候選人的辦法,至少可以比較好地降低三方面風險。
第一是降低政治對抗風險。李飛指香港實行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同時又要有最大的政治包容,「兩種社會制度不搞對抗,香港與中央之間不搞對抗,香港社會內部不搞對抗」,若普選問題處理不當,很容易導致政治對抗。
第二是降低憲制危機風險。他說,特首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提委會「可以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資格條件進行比較全面的考慮,從而降低經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人選不獲中央政府任命而導致憲制危機的風險」。
「普選易令候選人大增福利」
李飛續稱,從世界各地經驗看,行政首長由普選產生,候選人很可能提出加大社會福利開支,甚至走向民粹主義,「香港實行選舉政治面臨的一個矛盾﹕地方小,又沒有自然資源,要保持香港的經濟地位,必須靠自由港、低稅制來吸引外來投資」,因此,「必須保障工商金融界的政治經濟利益,不能搞民粹主義,不能推行高福利政策」。
他說,提委會的設置有利於平衡各種訴求,降低普選導致民粹主義的風險。提委會按照民主程序提名候選人,對任何參選人都公平。
劉兆佳:提委要控制中港衝突
對於李飛提到的3個風險,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副會長劉兆佳向本報表示,中央近一兩年對一國兩制的論述,以至一國兩制對政治體制的作用愈講愈清楚,就是要避免出現對抗局面。他認為幾十年前中國思考一國兩制時,從無想過民粹主義,近年出現的本土、地方意識、中港矛盾,就更顯得普選特首中提委會的重要,提委會「要將這些矛盾及衝突放在可控制的範圍內」。
蔡子強:梁曾派糖 福利論欠說服力
他亦認同,2012年兩名建制人士爭逐特首,已出現派錢的福利主義傾向,「這樣更令中央憂慮,選舉制度不善會出現嚴重後果,所以要把關,考慮精英階層利益和想法,不可以只照顧低下階層」。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梁振英上場時亦「派糖」增開支,因此擔心福利主義的說法「未必有說服力」,但他相信李飛想說而沒有說出口的是擔心港獨主義、中港矛盾這些民粹主義影響普選特首的結果,「唔方便講出口,否則會令情况更複雜」。
明報記者 梁卓怡(上海)、蔡傳威、楊康琪、何曉勤(香港)連線報道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