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阻撓落實IMF改革 美背信棄義難服眾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3日 06:35
2014年04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年會周末在華盛頓舉行,各國財金官員討論環球經濟風險、美國逐步撤去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乃至援助烏克蘭等議題。回首過去6年,全球經濟出現「風水輪流轉」的劇變,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美經濟衰疲、金磚國家一片興旺的形勢已成歷史。IMF上周二發表的報告預料,發達國家將成為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反觀新興經濟體風險有所上升。美國一些政客似乎忘了當日承諾,阻撓落實IMF增加新興國家發言權的改革。這種「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背信棄義行為,不僅難以服眾,更將嚴重損害IMF以至G20的公信力。


阻增新興國話語權

挫IMF及G20公信

為了反映新興國家經濟力量的提升,G20集團成員於2010年同意對IMF作出重大改革,包括倍增IMF的銀彈,以及重新分配新興國家在IMF中的出資份額和投票權比重。時任IMF總裁卡恩曾說,「這是1944年IMF成立以來的最重大改革」。可是4年過去,這項歷史性的改革,卻因美國國會的阻撓無法落實。周末春季年會開幕前夕,IMF在最新發表的報告坦言,「對2010年改革框架沒能有效落實感到由衷失望」。


IMF總裁拉加德上月底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要求美國盡快確認改革。她說,IMF未來應付經濟和金融危機的能力,取決於改革方案的落實,而在基金會188個成員國,大多數國家都已完成通過確認程序。英國財相歐思邦上周訪問巴西時,直指美國國會拒絕確認IMF改革方案,對IMF和國際社會都是壞事,要求華府和國會「現在就採取行動」,「落實我們已同意的改革,讓巴西等國家能提升在IMF的地位」。


一旦IMF的改革方案落實,中國和巴西等新興國家的出資份額和投票權都將得到提升。中國的份額會從目前的3.72%,躍升近一倍至6.39%,成為僅次於美國(16.75%)、日本(6.98%)之後的第3大份額國,投票權也將從目前的3.65%升至6.07%;至於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也將躋身前10大份額國家之列。此外,在IMF董事會24個席位,歐洲將讓出兩席給發展中國家。改革方案也將改變基金理事會執行董事的產生方式,規定必須全部由選舉產生,美國不能再欽點。


當年歐美經濟危機深重,需要借助新興國家力量,不得不答應擴大中國等國在IMF的話語權。可是隨着危機過去,美國國會政客卻擺出「打完齋唔要和尚」的態度。按照IMF議事規程,任何重大改革,都必須獲得佔總投票權85%、超過五分之三的成員同意才能落實。由於美國在IMF擁有的投票權份額高達16.75%,相當於享有否決權,美國國會拒絕確認改革方案,實際就等同要改革流產。


美國國會政客阻撓IMF改革所反映的,是赤裸裸的經濟霸權思維。其實IMF改革方案已處處保障了美國的利益,不僅毋須美方增加對IMF的財政貢獻,對份額的重新分配,實際上也沒有觸動美國獨享的否決權,可是美國不少國會政客似乎仍認為,單是讓新興國家擁有更多發言權,已構成對美國國家利益的「損害」。


擺脫西方枷鎖掣肘

新興國應另起爐灶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U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羅列的其中一個反對改革原因,竟是新興國家可能不是「負責任的持份者」,增加他們的聲音和話語權,「可能導致IMF支持一些並非獲先進經濟體所歡迎的經濟政策」。這種霸道的嘴臉,是對新興國家徹頭徹尾的挑釁和侮辱。


去年3月,逾百美國學者和政策事務顧問,致函眾議院共和黨議長博納,警告若國會拒絕通過確認改革方案,長遠將打擊美國在IMF和全球金融事務的領導角色。事實上,發展中國家多年來一直投訴,IMF和世界銀行被西方發達國家把持,未有真正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及需要,甚至屢對陷入經濟困難的發展中國家開出害人不淺的緊縮政策「山埃藥方」。增加新興國家的發言權,本來正好有助提升IMF在發展中國家的認受性和公信力。拉加德在《華爾街日報》撰文時亦稱,改革方案能恰當反映新興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在世界經濟中愈來愈大的角色;增加他們的投票權,也意味他們將對IMF負起更大的財力貢獻,從而擴大IMF的資金來源基礎,令到組織變得更具代表性。


然而美國國會一意孤行,千方百計拖延確認改革方案,這不僅令人質疑美國的誠信,也將損害IMF和G20的公信力,國際社會應當譴責,並加強施壓要美國信守承諾。同時,新興國家應該探索另起爐灶的可能性,例如建立新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穩定發展,不再聽任被西方主導的IMF和世界銀行掣肘。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