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北望神州 放眼全球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2日 21:35
2014年04月12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商場管理學會剛在周四舉行成立十周年晚宴,邀得財爺曾俊華及G2000老闆田北辰做嘉賓,筆者有幸參與,和全港各大商場管理高層交流,得益不少。田北辰在台上的發言,頗有啟示。


田北辰在台上發言,指他認同財政司長指要小心香港人口老化,就算維持現有的福利水平,也將容易出現結構性財赤,除非香港的經濟能再上一層樓,「做大個餅」。不過,他認為這並不是易事,而若能「做大個餅」,也有利香港商場加租,惹來台下一陣笑聲。


之後,田也對香港的商場經營者提出一些善意意見,指現時香港不少商場為配合自由行的需求,往往集中引入如珠寶、金飾及表行等高租值商戶,在商言商,屬無可厚非,但如能保留小量空間租予方便民生的商戶,會更能平衡社會利益。另外,他指一些商場喜歡引入國際名牌,對吸引有經營能力的本地商戶的興趣較低,如能加以改善,會有利激發香港新一代的創意和創業能力,長遠而言有利香港的經濟發展。


田北辰﹕改造內地商場有得做

田北辰又指出,近年香港不少商場經營者進軍內地,將香港經營商場的經驗和質素帶進國內,提升了香港的「品牌」,值得大讚。而他建議,香港經營商場者,除可在內地覓地起新商場外,也可留意一些內地現有經營不善的商場,購入後加以大改造,可能更有升值潛力,且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筆者覺得,不單是商場經營者,作為一般投資者,也應善用香港吸引內地資金,同時發掘中國經濟長線增長的投資機會。事實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四在博鰲論壇「一錘定音」,宣布半年後正式開通雙向的香港上海股市「直通車」(簡稱滬港通)的措施,試行初期有配額限制,總額度5500億元人民幣(約6875億港元),經上海投資港股每日上限約131億港元,而港人將來也可以以個人名義,直接投資內地A股。


回顧歷史,內地曾在2007年提出港股直通車,當時恒指因消息炒上歷史新高31,638點。而最新的滬港通,筆者認為不應過於看重有多少資金來港炒起港股,而應放眼於可為港人提供更廣闊的投資空間,應趁機對內地經濟多做研究,尋找機會,而不要像那些提出所謂「驅蝗」、城邦化的想法的人,將只會淪為歷史小丑。


應趁滬港通擴投資視野

其實香港政府近年打壓樓市,尤其推出非港人購買香港物業要徵收的買家印花稅(BSD),便有如「驅蝗」、城邦化等「鎖國閉關」思維的意味。筆者的朋友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將在今年6月份推出一本批評辣招的著作,邀請了包括中原施永青、美聯黃建業,以及財經及評論界猛人蕭若元、利世民及王弼各自提供文章結集,而筆者也是獲邀寫文的其中一人,趁熱鬧的寫了以下文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3月派遣了來港的考察團並發表總結報告,當中涉及對香港樓市的意見﹕

『……香港主要的本地風險來自物業價格失序調整,而觸發經濟活動、銀行貸款、家庭資產負債與物業市場之間的惡性循環。


……長遠解決住屋問題的關鍵在於確保市場有足夠供應。因此我們歡迎當局最近公布計劃增加房屋(包括公營房屋單位)供應,此措施有助解決不均的問題。然而,這項措施需時,因此目前在市場上升周期實施逆周期審慎監管及財政對策,有助促進市場有秩序的調整,以及維持金融穩定。當局退出逆周期審慎監管措施應視乎宏觀金融體系風險退減的程度。財政措施(印花稅)亦可因應市場正常化的步伐逐步撤銷,一旦市况急速調整則可加快撤銷步伐。』


IMF有一定地位,有不少人視其研究和意見具權威性,但也有批評其意見常帶有政治動機的傾向性,而預測最終也不一定準確。不過,筆者覺得今次IMF有關香港的考察報告指香港的主要風險來自樓價可能失控下跌,以及香港應因應樓市如『正常化』便應逐步撤銷打壓樓市招數,屬當局應加以重視的意見。


胡亂加辣 恐變「精神錯亂」

不過,何謂樓市『正常化』?美國聯儲局在啟動退市時,雖就何時要加息的標準不斷『搬龍門』,也至少提及會參考失業率和通脹率兩大指標,而香港樓市,又應參考哪些指標來決定如何逐步撤招?是參考供樓負擔比率?樓價調整幅度?整體按揭借貸比率?租金回報率?……還是當局根本沒有衡量標準,只靠看民意,或只是興之所至,只看長官的心情?若是如此,香港樓市的未來,能不令人心寒?

記得1997年香港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宣布『八萬五』建屋目標以打壓樓價時,以為樓市的升跌可以掌握,就算已出現亞洲金融風暴也掉以輕心,其後股市和樓價急挫還未知驚,以不再提及『八萬五』便等同已取消來作應對,結果樓價跌了六年多,跌足接近七成才見底,不單令香港經濟內傷,更一度造成了逾十萬個負資產家庭,燒炭新聞不絕。


GDP勝港 新加坡樓市值得留意

今天的政府以辣招打壓樓市,似未有汲取當年的教訓,又再以為真的可以要樓價升便升,要跌便跌,要平穩便平穩,怕的是一旦再出現如九七年時亞洲金融風暴的『黑天鵝』,當樓價跌勢已成,人們又因辣招而『跳船』不成,令市場出現恐慌,那不要以為撤招便可應付。只怕就算推出其他救市措施,也難力挽狂瀾,令負資產和燒炭的新聞重現。


愛恩斯坦對何謂『精神錯亂』曾作解釋: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作同一件事,而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近年香港政府不斷出招打壓樓市,雖未見幫到任何人更容易上車換樓,負面影響卻漸漸浮現,政府反而不斷『加辣』,是否如愛恩斯坦所指的『精神錯亂』?」


香港樓市因辣招及其他因素似已見頂,也是時候物業投資者放眼神州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投資機會。如新加坡近年的GDP增長率經常高於香港(圖1),其國民的教育水平(以接受教育年期計)也已超越於香港(圖2),或可視為利好當地樓市的因素,值得港人留意。筆者獲邀於今日下午3時,在銅鑼灣柏寧酒店28樓出席一個免費物業投資講座,為新加坡樓市作宏觀分析,有興趣讀者可致電9696 0081查詢報名。


明報記者 陸振球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