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健吾﹕低俗政治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2日 06:35
2014年04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當我知道我有機會做黃昏論政節目主持的時候,我實在想了很久,為什麼我要談本地政治。香港,只有cheap politics,一點兒也不值得討論。


如某天,節目安排我會跟某老牌的民主政黨會面。好幾年前,我已經寫過這個政黨真的需要世代交替。但他們不聽,派人傳話說我文字怨毒,說我不念舊情,不記「民_黨爭取民主這些年無功都有勞」。好了,10年過去,老的仍在,年輕的就絕食十數天都泛不起一點漣漪。街頭巷尾,沒有人在乎他們是否絕食,只關心他們的那位仁哥把那1萬塊捐到哪兒。


還把選民放在眼內嗎?

我所理解的政黨民主政治是這樣的:所謂代議士,是選民授權。選民發現政客及政黨在任期間做了一些令他們失望的事情,不論是桃色糾紛、政策失誤、或是以權謀私,法律如果不能處理,但選民仍會用選票去告訴政客,他們做錯了。那個政黨的得票率直線下滑,由1998年立法會選舉時候的43%,直線下滑到上屆選舉的14%。現在,民_黨在立法會中,70席中只剩6席,不夠十分之一。我問那個政黨的人,他們在2010年的政改一役後,得票大跌,那回應者說:他們無悔。在2010年,政改因民_黨支持而通過。直至現在,民_黨的立法會議員仍覺得自己是做了對的決定,如果沒有政改「范國威之流」也不會當選(劉慧卿 ,2014)。而民_黨的老牌議員也在我的節目中說「無悔」(單仲楷,2014)。你認為,他們還把選民放在眼內嗎?


而最可笑的,是那個關於雞蛋及高牆(again!It's just so boring. 究竟泛民除了村上春樹,還懂得什麼作家嗎?)的絕食行動,焦點都放在泛民的老牌議員們「接力絕食」,而被網民訕笑成「輪流放飯」。可憐的,是泛民政黨的年輕小輩,有人已絕食超過11天,可是,網上的反應已完全不理會。因為,大家只留意這批「絕食小輩」的大佬,已決定到上海和官員「開展溝通」。各位看官,請記着,那位民_黨議員覺得上上海,不是「談判」,而是開展溝通,是開始。這跟梁美芬說的,是一樣的。轉了個背,香港某報報道原來上海之行泛民沒有「單獨會面」環節,只有是「過場」,或是由建制派議員遲到早退的方法會面。這種「溝通」,是溝什麼通什麼?香港市民給他們選票,授權他們成為尊貴的議員,就得要這麼卑躬屈膝了嗎?


還談什麼泛民?

這些話,在泛民議員決定要到上海之前,我已在問:他們去上海,做什麼。同版的前輩吳志森先生一直對泛民政黨都表現溫柔,都要質問究竟泛民有沒有向公眾交代,他們去上海做什麼。現在對手不同了,泛民被搓散了,要他們團結,根本是天方夜譚。現在有沒有所謂「泛民」:有些民主派議員應該支持的議題,如性別平權,同性婚姻等等,民_黨的超級區議員都公開表示他不支持,還談什麼泛民?


議員自己這樣對待自己議員的身分,加上市民(尤其是年輕網民)對民_黨的不信感日益增加,最後大家最害怕見到的,就是市民還眾說紛紜,覺得中央給香港的普選不夠好的時候,就由一些「泛民」政黨「溝通」過後支持通過。選民再用選票懲罰他們,然後他們說他們無悔。


這種循環,這個戲碼,我們還要看幾多次呢?老實說,我累了。現在中央使用的方法,是他們的慣技:一手軟,一手硬。找人放風,忽然提一下《國安法》和23條。佔中的解決方法,不是提出一個真普選方案,而是「解放軍也需要一個出動機制」。一手軟:林鄭在記者會上讀稿子,指18學者方案沒有違反基本法,泛民內部所謂溫和泛民已分裂,還未等激進派和八九十後出手,兩大派別的溫和派泛民議員都說他們不同意18學者方案。在這種談判遊戲中,上上海的議員一定會更加卑躬屈膝,更「容易」接受一個更緊的方案。


我的問題,其實很簡單:為什麼議員們,尤其是老一代的泛民議員們,還執迷着這種「和中央溝通」的家家酒遊戲,然後回來覺得自己可以寫幾句成功爭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