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考科藍合作組織成立於1993年,以英國流行病學家Archie Cochrane名字命名,以提供獨立、高品質的健康醫療決策證據為使命。據其網站介紹,來自逾120國家的研究人員參與考科藍的運作。世衛在2011年把考科藍列入「非政府組織合作伙伴」名單。
「考科藍」集120國研究人員
2005年3月,禽流感來勢洶洶,英國政府宣布花費2億鎊購買1460萬劑特敏福備用。2009年在甲型H1N1流感陰霾下,英國花5億鎊購買特敏福及樂感清,美國花了13億美元。鑑於政府投入大量金錢買藥儲備,考科藍專家決定嚴密審視特敏福及樂感清的療效。
2006年,考科藍專家小組曾和羅氏職員合撰和發表評估報告,指特敏福能減少入院率及減輕病情。轉捩點在2009年出現,一名日本兒科醫生致函考科藍核心成員杰斐遜,指出考科藍過往的分析並不完整。專家小組翻查後發現,藥廠的10個臨牀試驗中有8宗沒發表在報告中供同行審閱。
多年抗爭促提交全部試驗資料
杰斐遜和同僚從那時起要求羅氏提供全面試驗資料,羅氏則要求他們先簽保密協議,但遭拒絕。杰斐遜等人決定發起更大抗爭。2013年1月,他們開展「所有試驗」(AllTrials)行動,要求藥廠全面公開過往至今每項試驗的資料。同年,葛蘭素史克與羅氏終交出逾17萬頁臨牀研究報告。《衛報》指出,龐大數據量是許多監管機構在審批藥物時不向藥廠要求詳盡資料的主因。
對於歷經4年才交出全份資料,葛蘭素史克解釋,是因為相關研究涉及太長時間及太多人手,存放於不同部門及地方,沒有人會預期有朝一日要取出所有資料。羅氏則稱,考科藍的要求史無前例,「公司不懂如何回應」。
在考科藍和各方推動下,歐洲議會本月初以大比數通過新法,要求藥廠本月起公開所有新藥試驗資料。《英國醫學雜誌》總編戈德利寄望新法有助提高醫療透明度,並希望製造、評估及監管藥物的每一個人都要確保所有資料公諸於世,否則公眾只能承受浪費寶貴資源及危害病人的風險。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