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勞動人口下降 港須輸入外勞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0日 06:35
2014年04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除政制問題之外,還有另一重要問題需要凝聚共識:勞動人口下降。其實,這問題的敏感程度,不下於政制問題。由於問題所帶出一個極有可能的結論是輸入外地勞工,這詞一出,就有機會牽動不少人的神經,但在這問題還未發展到「只看見別人眼中的刺,卻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情况前,請看看一些客觀數據。


未來10年 30萬人退出勞動市場

引用黃金五十(hkgolden50.org)的研究,香港人口老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勞動人口下降,會令經濟出現結構性減值。目前本港約有375 萬勞動人口,但未來10年將有30多萬人退出勞動人口,要維持香港經濟的動力,這方面的填補是有必要的。在未有輸入勞工方案前,其實香港已在調整本身的因素去保持生產力,根據數據顯示,家庭收入中位數在過去3年上升了25%。雖然這升幅明顯不及同期樓價的升幅,但亦表明,在全民就業下,勞方在勞動人口緊張的情况下,因而受惠。


相對而言,僱主亦不是受損的一群,因為在此情況下,僱主都會因工作人員安排更改而需要提升自身的生產力(Productivity)。用現代的話說,即三個人做原來四個人的工作。因而,在各方協作下,香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經濟活力。但這情况無法長期持續。有秩序地輸入勞動力,是一個解決方法。


輸入外勞須仔細規劃

將香港提升至亞洲不同經濟地區層面去看,不難發現,香港發展,要利用區內其他經濟地區的特點,彌補自身不足。過往的10年,香港從SARS的影響走出來,利用比較多的其他經濟地區主要是內地。當我們本土的消費力不足時,我們利用了不少內地而來的購買力。當我們本土市場飽和時,我們利用了香港註冊公司的特許身分進入大陸市場。


但其實,我們的發展亦應該因應亞洲區內其他經濟體的特質而去取長,在許多的亞洲國家,人口比我們年輕得多,所以在輸入勞動力的問題上,這些國家的優勢正正切合香港現時的需要。澳門能在5、6年的光景內,服務業人手從半個拉斯維加斯,到7個拉斯維加斯,一個關鍵是有秩序地利用區內的勞動力。


香港就業人口,95%從事服務業或相關行業(金融定義為金融服務) ,相對博彩業所需要的工種複雜,在利用其他地區的勞動力需要更多規劃,但這亦不應是窒礙香港持續發展的另一面巨牆。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