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宋元人氣」九龍城出土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10日 06:35
2014年04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沙中線發掘古蹟﹕http://video3.mingpao.com



【明報專訊】工程如火如荼的沙中線地盤「翻開」整片九龍城,更令封塵千年的宋元居民在九龍海岸聚居遺蹟和珍貴瓷器重現人間。港鐵委託考古專家早前在沙中線土瓜灣站地盤附近發現宋代時期的千年古井,至本周一終完成中期報告,證實發掘出多達239個考古遺蹟,及數千件出土文物,包括錢幣和昔日馳名浙江的龍泉青瓷。不過,其中一個宋元時期的千年方形井面貌完整,專家促原址保育,惟港鐵至今仍未承諾會保留。


沙中線掘出數千文物

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認為,今次考古發現相信是1955年李鄭屋漢墓發現後另一重大考古發現,當中又以不同土層顯示不同年代的文化層、瓷器及錢幣的出土相當重要,將本港宋代的歷史重新連結。他個人認為最理想是在原址興建博物館,但至少亦要保留及展示罕有的方井。


古蹟辦近日收到港鐵的中期報告後已低調上載網站,但沒進一步交代如何處理該遺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批評,局方過去一年一直未有向外公布發掘重要數據及保育石井的方案,將去信要求立法會事務委員會處理。


港鐵:專家指毋須原址保留

港鐵回應,出土文物經考古學家研究及古蹟辦確認,「認為毋須原址保留」,部分文物已交古蹟辦,其他文物則根據古蹟辦指示,由港鐵暫代保管,以供考古學家進一步研究。據悉相關出土文物數量較預期多,致令工程或有延誤,港鐵承認土瓜灣站部分工程或會因考古研究影響,會密切監察進度調整工序,令沙中線「大圍至紅磡段」工程按計劃在2018年完成。


港鐵因應環評要求,委聘考古學家在九龍城聖山(即宋王臺公園附近)逾10萬呎土地作研究,並在2012年11月開始,至去年12月完成。


專家從不同土層有大發現,單是出土文物已滿1000多箱,包括3700件重要器物。其中淺土第一層遺蹟屬民初期建築物的地基,第二層為晚清民居遺址,至於較深層地底,則發現宋元遺蹟,包括房屋遺蹟、井、窰、墓葬等(見上圖),令考古專家可重新探討九龍城一帶海岸線變遷。由於出土物多,仍在整理,稍後會有最終報告。


海岸線重現 撿唐代錢幣

另外,出土文物包括陶瓷器碎片、錢幣、鐵塊等。報告又發現239個考古遺蹟,包括8個石構建築遺蹟、151條溝狀遺蹟、5個井及16個墓葬遺蹟等。


其中較有價值的包括完整的古碗、龍泉青瓷碎片及宋代孔明碗等,亦有不少錢幣可追溯至公元621年(即唐代),包括寫有「開元通寶」等,考古報告認為,其中一個遺蹟屬宋元時期石井,位於考古範圍西北部,保存較好,應原址保留。考古學家會選取具較高文物價值的陶瓷碎片,移交古蹟辦存放於中央考古庋藏室,作展覽和研究之用。古蹟辦接受這些建議。


古諮會主席:石井華南罕見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認為,古蹟辦和政府部門有需要積極研究原址保留石井並公開展示,因石井在華南地區絕對罕見,目前亦不會影響港鐵工程。考古學會前主席鄭啟明說,古蹟辦適宜跟進有關文物是否已全部出土,才應繼續港鐵工程,並應花時間研究文物與當年宋代發展的關係。


明報記者 鄭穎瑩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