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父母學堂﹕去公園=感統訓練?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09日 06:35
2014年04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不少家長對孩子的「專注力」、「社交能力」、「組織能力」、「自我控制」、「手腳協調能力」等等,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關注,由職業治療師負責的「感統訓練」,更是不少家長爭相嘗試其訓練效果的課程之一。


「感統」,其實是「感覺統合」的簡稱,理論的始創人為美國學者艾爾絲博士,她是一位職業治療師,專注於研究對於感覺處理有困難的小孩之神經系統。在正常的情况下,我們的神經系統能就着不同的感官刺激,作出適當反應,例如當手肘撞到門框時,觸覺系統會產生痛楚感覺,從而讓我們知道下一次走過時手臂要放好一點;或者當我們在路上不小心踏到碎石時,平衡系統會偵察到身體重心有不正常的轉移,然後大腦會作出反應,控制身體及手腳適當地發力以維持平衡。可是,當感覺系統在接收信息時出現「過敏」——把感覺放大了,或者是「反應過弱」——把感覺縮小了,便造成「感覺失調」的問題,孩子可能會把暖暖的湯水視為滾燙的,又或者總是未能知道自己失去平衡,以致手腳經常碰瘀跌傷等等。如果孩子每天接收到的感官信息都在出錯,又怎能順利地發展出應有的能力呢?


治療師須特定場所提供訓練

當發現孩子有類似情况,應該先尋求兒科職業治療師的協助,以確定是否受「感覺失調」影響。有些時候,職業治療師會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到公園去,練習爬鋼架、盪鞦韆、平衡木等活動,可是這並非感覺統合訓練,只能視為日常生活補充感官刺激的活動。真正的感統訓練必須由職業治療師在特定的房間進行,因為治療師會在訓練的過程中,一邊作出細緻的觀察,一邊調校活動的分量及難易度,以協助有感覺失調的孩子達至一個最理想的狀態。


作者簡介﹕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 健苗軒職業治療師

羅懿德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