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引導市場力量 解決社會問題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08日 06:35
2014年04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倫敦面世的雜誌Big Issue,雖然它以商業模式運作,但卻聘請無家可歸者成為其銷售商,銷售商可以半價承包雜誌,零售所得收入全歸個人,讓他們透過售賣雜誌,自食其力,重拾尊嚴。很多人認為商界和扶貧是風馬牛不相及,其實,市場經濟假設的所謂「自利」,並非要鼓勵「自私」,卻只是要把自己的「目標」「極大化」,冀利用最少的資源達到最大效益;當我們能坦然面對每個人都兼有「自利」和「利他」的既複雜卻又自然的思維,便不會再對「以營商貢獻社會,包括非市場化的社會效益」這個目標為天方夜譚。事實上,扶貧單靠政府或福利機構,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浪費;政府的角色並非一定只是分配,可以是一個牽頭的作用,引導市場力量去解決社會問題。


政府可做牽頭角色

當然,創業需要資金,無論是專注扶貧的具社會效益的企業(簡稱「社企」),抑或是一般性的企業;提供創業資金的,是所謂的天使投資和創投資金。本港的天使投資網絡規模不夠大,於是近年政府決定牽頭投資初創基金,並加入扶貧、防貧及防止社會孤立的目標,希望一方面鼓勵年輕人的意念創新,同時做到融合及創造社會效益。「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社創基金)由獎券基金撥款5億元而成立,宗旨為促進跨界別合作,推動經驗和知識交流,通過實踐社會創新和創業來達至扶貧的效果。其實,社創基金於歐美國家已發展10多年,培育了不少具社會效益的企業和項目。


機構團體合作更有效

現時社創基金專責小組正邀請在港註冊機構或團體,申請成為「協創機構」,以協助推展創新項目。由於這些註冊機構或團體早已建立社會網絡,透過與它們合作,節省資源以外,亦能更有效幫助基金找到值得投資的創新項目。而且社創基金在支援年輕人創業同時,過程中會邀請會計界、法律界和資訊科技界等領域的專業義工,讓他們充當顧問,優點是彼此可透過分享及溝通激發意念,有助促進業務發展。


[黃元山 經管人語]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