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泉忠﹕「太陽花」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07日 06:35
2014年04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興起的「太陽花」學運已持續3周,雖未落幕,卻已寫下了歷史,不僅對台灣的政治發展影響深遠,也引發社會對究竟「民主」為何物的激烈討論。


就成果而言,直至「330」號召50萬人遊行集會為止,「太陽花」學運無論是在動員能力、公衆形象的塑造、對媒體的駕馭方面都有其成功之處。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反服貿」的訴求在民意上獲得支持,也使得馬英九政府無論是在該議題的運作方式乃至政府的管治能力都相形見絀,對傳統「藍綠」對立的政治生態,以及對走過了20多年民主道路的台灣的未來方向都將帶來影響。


3周下來,「太陽花」學運引發了台灣社會對「民主」的定義、內涵、形式的深層討論。運動所呈現出來的最具弔詭的地方,莫過於以「違法佔領國會」的行為出發的學生運動,其訴求卻獲得大多數民意的支持。由此所引發的問題不僅僅是學生行為的合法性、正當性,同時也帶出另一個更具震撼性的問題:當作為民意象徵的議會不能反映大多數人民意志的時候,這樣的議會的存在意義在哪裏?


誠然,學生自己也強調運動不是革命,並非要推翻國會,然而「太陽花」學運的效果以及其對傳統議會民主的衝擊,顯然已深具革命性。


兩岸三地處在不同的民主發展階段,台灣人民在思考的是如何反思已建立起來的民主制度,討論如何改善民主運作過程中的瑕疵與盲點;香港則在議論如何在威權「祖國」的限制下建立符合民主定義的選舉制度;而神州大地則停留在爭取信息的自由的階段和如何在不民主的制度下保障自己的權益。


在民主道路上走在前面的台灣所正在發生的這精彩的一幕,值得兩岸三地對照與細嚼的地方頗多,切勿輕易錯過。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