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現代人愈來愈長壽,加上生活消費水平及樓價不斷上升,想安享晚年着實不易。德盛安聯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本港打工仔最想退休後有樓又有錢揸手,但深感理想與現實有一定差距,其中「80後」面對退休資金差距最大,自覺至少差210萬元才可達目標,較其他年齡組合最欠缺信心。大部分受訪者會以儲蓄及投資填補差距,專家認為,80後的退休投資應穩健及進取兼備,前者可留意穩健而波幅小的股票或藍籌,想進取就可買主題板塊,但提醒短期波動性較高。
德盛安聯於去年底至今年1月期間,就有關退休生活及信心的各類問題,訪問了總共806名年齡介乎25至54歲的上班一族。
大部分打工仔認為,理想的退休生活是財政安穩,包括有足夠資產(64%)及自置物業(56%),比起個人興趣(33%)及旅遊(31%)等其他生活享受更加重要。同時他們亦重視財政獨立,只有約一成人視「倚賴子女供養」為理想退休生活的重要一環。
受訪者認為490萬夠退休
雖然受訪者認為財政安穩非常重要,惟他們對退休後的財政狀况欠缺信心,受訪者預期理想所需退休資產約490萬元,只有三分之一人有信心能達標,其餘受訪者平均預期他們只能在退休前累積310萬元,即使撇除通脹,兩者仍相差達37%,即180萬元。
其中以「80後」、「無殼蝸牛」及「逍遙派」面對退休資金差距最大,達200萬元以上,80後認為財政穩健是實現理想退休生活的主要關鍵,其他生活享受不太重要。同時,他們對自身財政狀况最缺乏信心,自覺至少差210萬元才達目標,退休資金差距比其他年齡組別相對最大。
受訪者多靠儲蓄股票退休
比起有樓揸手或有子女的受訪者,目前沒有物業的「無殼蝸牛」及沒有子女的「逍遙派」亦對退休生活更為憂慮,自覺退休資金差距較「有樓有後」的大。
當被問及會如何填補退休資金差距時,有逾七成人相信儲蓄或投資的力量,當中每5名80後受訪者中,有4名表示會增加儲蓄或投資,比例為所有年齡組別中最高。受訪者平均每月儲蓄及投資金額分別佔收入接近兩成,於芸芸投資工具中,有逾七成人會選擇股票。
耀才:友邦合穩健投資者
其實,專家指股票投資部分最好做兩手準備,穩健及進取兼備,兩者比例應以年齡及個人投資取向定奪。
耀才證券研究部副經理植耀輝稱,想穩陣可選擇大藍籌或穩健及波幅較小的股票,「友邦保險(1299)可作長線投資,該股股價穩定上升,每季業績均有驚喜,尤其是新業務價值增長令人滿意,加上公司力拓東南亞新興市場,預期未來發展及增長甚具潛力」。
年輕人買窩輪仙股 須嚴控風險
植耀輝坦言,很多年輕人喜以小博大,投資窩輪及仙股,加上有的是時間,心態比較進取亦無可厚非,不過他認為應以注碼控制風險,不應超過本金十分之一,「如果後生仔想博,建議可留意與國策相關的主題板塊,例如環保就是未來一大趨勢,不過短期波幅頗大;但長線持有的話,前景是十分樂觀的」。
明報記者
[余美玉 理財專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