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辛亞﹕全球價值鏈 促產業優化長青網文章

2014年04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4月01日 06:35
2014年04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衆所周知,iPhone是美國蘋果公司的知名產品。但在富士康工人跳樓事件之前,iPhone全部是在中國組裝的這一點估計鮮為人知。實際上,一台iPhone絕不僅僅是美國設計、中國組裝這麽簡單。一台iPhone誕生涉及9個國家:德國的半導體、日本的存儲卡、韓國的按鍵板……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部件最終在富士康匯合,產出成品。


中國組裝iPhone 僅分3.6%利潤

這種龐大的全球化生產網絡在近10年來屢見不鮮,涉及到各個行業。也難怪,連出國旅遊帶手信都很難買到百分百當地生產的。有資料顯示,一部iPhone的價值貢獻中,美、日、韓分別憑設計和技術獲得49.4%、34%和13%的利潤分成,組織生產的中國僅佔3.6%。這就造成一個奇怪現象:2009年中國對美國的iPhone出口額近19億美元。以傳統的貿易統計方法來看,中國在電子產品上對美國存在着巨大的貿易順差。而這其實是統計上的陷阱,就iPhone來看,中國處在加工組裝的環節,收益微薄;而美國蘋果公司憑藉核心技術獲取了巨額利潤。


傳統貿易統計未反映實際情况

如何避免這種不準確的貿易統計?WTO、世界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他們的有關報告中採納了貿易附加值這一資料。附加值已經成為重新衡量貿易規模與結構的重要參數。而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理論正是基於此發展出來的。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動「中國製造」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一時間,全球價值鏈的概念大熱。若按貿易附加值來看,2009年中國對美國iPhone的出口貿易額為19億美元,而貿易附加值僅僅為7300萬美元。中國出口貿易的高額數字其實是由於重複計算造成的「統計幻覺」。作為世界工廠,認清這一幻覺,是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第一步。李克強提出全球價值鏈一說,是以貿易為契機,同時也意在推動國內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重整產業結構邁向「中國創造」

全球價值鏈將處在其中的所有參與方綑綁在一起,促成資本和就業機會的跨境轉移,使得區域經濟的互相依存關係愈來愈緊密(當然金融危機來了大家只得一起倒楣),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全球化經濟。近年崛起的新興經濟體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此,包括中國。其實以中國目前龐大的勞動力人口,在全球價值鏈的高、中、低端全面發展也無不可。


當下佔據全球價值鏈高端的主要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那些龐大的全球生產網絡也多處在這些國家的跨國大公司的控制下。說白了,你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決定了你在全球貿易中的「權力」。貿易從來不是平等的,擁有雄厚資本、核心技術,制訂遊戲規則的一方才是贏家——Winner takes it all。


作者是國際貿易項目官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