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股首季表現欠佳,恒指及國指至今跌了5.3%及7.5%,動力股強勢,但估值亦確實頗高,踏入3月下旬開始轉弱,近日在美國動力股急挫下出現恐慌性拋售。總理李克強發表講話,指中國為今年繼續應對經濟波動做好了政策儲備,明示中央已準備好次季會有刺激政策出台,現以降存準的呼聲最高。上周國指已大幅反彈,短線累積升幅大,技術上料轉趨反覆整固。筆者認為,次季是收集優質動力股的好機會,而中國經濟料可保持平穩,國指仍有上升動力。
上周動力股急挫,但未有拖累國指,甚至美股跌近百點,中資股亦未見沽壓。內地1至2月經濟數據遜預期,投資者憂慮硬着陸,導致金融風險升溫甚或危機,國指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出現一輪急跌,由大約10,000點水平跌至9200點,上周憧憬救市而上升,亦只是收復失地。
國指成分股估值低殘
首季經濟確實欠佳,但與去年外貿虛增、熱錢流入融資大增有關,這個特殊因素將於次季消失,再加上政策包底,就算不可能顯著加速,暫時硬着陸機會亦微。在這基礎上,估值就變得最重要,愈低殘愈吸引。基本上,所有國指成分股估值都低殘,內銀股、有色金屬股、煤炭股,以至鐵路股、內房股等都有頗強反彈。
宏觀來看,單靠估值很難有太強的升勢,特別是美股似乎有進一步調整迹象,故短線國指很可能會先行整固,但幅度未必大亦會以橫行居多。但往前看,其實亦出現一些很初期的利好信號,例如本欄日前已指出不少商品價格,如銅、鋼鐵等均已跌至2009年水平,當前中國經濟雖差,但也不至於遜於海嘯,跌勢或已進入尾聲。若這判斷成立,中國製造業產品售價便會回升,這對於宏觀經濟是相當有利的。就算是最弱勢的煤價,過去11周持續下跌,但近4周降幅卻不斷收窄,最新一周僅每噸下降3元,而以連跌期間累計下降16%,最壞情况就算未出現,亦應該已差不多。
此外,內銀業績多與預期相若,同時派息亦不俗,看不到管理層對於呆壞帳、資金比率特別憂慮。論估值,市帳率比較虛幻,若以今年預測股息率來看,則多數超過7厘,這還是在13年度股息尚未除淨的基礎上計算,與08年最壞時刻相差無幾。
基金勢調升中資股比重
從另一角度看,中資股去年至今表現慘不忍睹,可說是熊絕全球股市,基金經理多數重倉騰訊(0700)、銀娛(0027)、金沙中國(1928),低配一眾中資股。經歷近日的重挫,正常來說傳統與動力股的比重應該會較前更為平衡,特別是基金的基準始終有不少中資股,基金經理看到指數開始明顯止跌,有很大動力將國企股由低配變為中性甚至增持。上周才是大升的第一周,基金部署仍未明顯,隨着次季數據料會明顯靠穩,再加上利好政策憧憬,已處通道頂部的國指,升勢應有餘未盡。
至於動力股,質優的上周五多數顯著反彈,日線圖應已見短期底部,周線圖MACD則多出現「牛熊」,故這一刻仍難確認是否整固完結再展升浪,特別是臨近季結,有誘因先行粉飾櫥窗。但論幅度,多數已達到20%左右,在盈利持續增長之下,抗跌力已頗強,次季是分段收集的好時機。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