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上任後首次訪問歐洲之旅,推動中國與歐盟的貿易合作。對於歐美領袖在烏克蘭問題上力爭中國支持,習近平明顯採取了避重就輕的策略,避免選邊站。北京這一做法是明智的。隨着西方和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問題而走上對抗之路,中國勢將同時成為西方和俄羅斯加緊拉攏的對象。北京當局應當好好把握當前這個外交機遇,善用手上籌碼,為國家和平發展創造更多更有利的條件。
中國非有勇無謀笨獅
西方難拉攏孤立俄國
習近平這次訪歐行程,先在荷蘭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之後又相繼訪問了法、德這兩個歐盟火車頭,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除了簽訂巨額經貿協議,習近平在法國也特意引用了拿破崙的名言,提到中國這頭沉睡的獅子現在已經蘇醒,但這頭獅子並不會令人發抖,而是一頭和平、可親、文明的獅子,藉以強調中國的和平發展,不會對西方構成威脅。
不過,中國也不是一頭有勇無謀、輕易被人利用的笨獅子。在西方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激烈角力之際,歐美領袖明顯都想趁習近平今次訪歐,爭取中國支持向克宮加強施壓。中國是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在國際重大事件上也常常聯手,若中國今回肯助西方一臂之力,對歐美尋求孤立俄羅斯的戰略,助力極大。
可是,西方外交界這個如意算盤顯然並未打響,迄今為止無迹象顯示西方的外交游說成功令中國疏遠俄羅斯。例如上周於荷蘭舉行的習奧峰會,雖然奧巴馬力圖爭取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批評俄國,但根據新華社的報道,習近平僅是說,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一直堅持「公正客觀的態度」。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譴責克里米亞公投不合法的決議中投下棄權票,未與俄國一起投下反對票,西方領袖一直試圖將之形容為一次外交「勝利」,但反過來說,中國也沒與歐美站在同一陣線,投下贊成票;正如《華爾街日報》引述的法國資深外交人士所言,北京投下棄權票,這與其說是中國背棄了莫斯科,不如說是符合了北京長期以來一貫反對外國干預其內部事務的原則。
此外,在聯合國大會上周通過沒約束力決議、宣布克里米亞入俄公投非法無效一事上,中國也同樣投了棄權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指出,在當前有關各方正進行外交斡旋下,推動聯大表決烏克蘭問題決議草案將導致局勢更複雜。所謂「中國背棄俄國」,不過是西方斷章取義式的對外宣傳,旨在分化中俄。
對北京來說,莫斯科是能源和軍火的重要來源,也是在國際舞台上抗衡西方的一個戰略伙伴,希望中國在烏克蘭衝突中站在西方一邊的想法只是一廂情願。歐美國家尤其是德國政府應當明白,當中方早前建議習近平訪德期間,安排他與默克爾一起參觀二戰紀念遺址,藉以「揚德貶日」,德方也因為不想捲入中日之爭而拒絕有關建議;同樣地,中國也沒理由蹚烏克蘭這渾水,在毫無好處下去犧牲與俄國的關係。
不過,在烏克蘭危機中,中國也未完全支持俄羅斯,始終歐盟和美國都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加強與歐美關係一直是中國外交方針,何况對北京來說,堅持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也絕不可以動搖,否則後患無窮。
避免選邊站爭最大利益
發揮外交智慧把握機遇
目前中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避免選邊站,並利用西方和俄羅斯都想拉攏的機會,推進國家利益,爭取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英國外交專家懷依(Rod Wye)提到,歐洲就烏克蘭問題尋求習近平幫助這件事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習近平是重量級世界領袖。一些內地學者亦指出,俄國為了減輕歐美制裁的衝擊,很可能加強求助於華。中國實應把握這一機會,爭取實際的政經利益。
以能源利益為例,克里米亞危機勢將重塑國際能源政治格局,鑑於歐美加強經濟制裁,俄國長遠定必加強向中國出售石油及天然氣,以彌補歐洲逐步減少從俄方輸入油氣的損失。美國能源專家Philip Verleger就認為,這一變化,勢必令到中國等亞洲油氣買家跟俄羅斯討價還價的籌碼大增。中國當然不應錯過這個黃金機會。
在發展的道路上,中國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有利的國際大環境。還記得2001年美國總統小布殊上台時,曾擺出強硬對待中國的態度,可是一場9.11恐襲,完全改變了國際大環境,美國的反恐至上路線,令到中國忽然由美國的潛在敵人,變成了拉攏合作的對象,為中國之後10年的高速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隨着近年美國不再強調反恐、並積極部署重返亞洲,中國的外交形勢也出現了暗湧,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場烏克蘭危機所引爆的美俄角力,有可能再度改變國際大環境。俄羅斯不滿西方向東擴張勢力踩到家門前,西方也質疑普京想重建前蘇聯勢力圈,互相猜忌的結果,很可能促使雙方都加緊拉攏中國,又或起碼確保中國並沒徹底站在對頭的一方。這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很有利的國際外交形勢,北京是時候發揮外交智慧,好好把握這個機遇。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中國非有勇無謀笨獅
西方難拉攏孤立俄國
習近平這次訪歐行程,先在荷蘭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晤,之後又相繼訪問了法、德這兩個歐盟火車頭,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除了簽訂巨額經貿協議,習近平在法國也特意引用了拿破崙的名言,提到中國這頭沉睡的獅子現在已經蘇醒,但這頭獅子並不會令人發抖,而是一頭和平、可親、文明的獅子,藉以強調中國的和平發展,不會對西方構成威脅。
不過,中國也不是一頭有勇無謀、輕易被人利用的笨獅子。在西方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激烈角力之際,歐美領袖明顯都想趁習近平今次訪歐,爭取中國支持向克宮加強施壓。中國是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在國際重大事件上也常常聯手,若中國今回肯助西方一臂之力,對歐美尋求孤立俄羅斯的戰略,助力極大。
可是,西方外交界這個如意算盤顯然並未打響,迄今為止無迹象顯示西方的外交游說成功令中國疏遠俄羅斯。例如上周於荷蘭舉行的習奧峰會,雖然奧巴馬力圖爭取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批評俄國,但根據新華社的報道,習近平僅是說,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一直堅持「公正客觀的態度」。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譴責克里米亞公投不合法的決議中投下棄權票,未與俄國一起投下反對票,西方領袖一直試圖將之形容為一次外交「勝利」,但反過來說,中國也沒與歐美站在同一陣線,投下贊成票;正如《華爾街日報》引述的法國資深外交人士所言,北京投下棄權票,這與其說是中國背棄了莫斯科,不如說是符合了北京長期以來一貫反對外國干預其內部事務的原則。
此外,在聯合國大會上周通過沒約束力決議、宣布克里米亞入俄公投非法無效一事上,中國也同樣投了棄權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指出,在當前有關各方正進行外交斡旋下,推動聯大表決烏克蘭問題決議草案將導致局勢更複雜。所謂「中國背棄俄國」,不過是西方斷章取義式的對外宣傳,旨在分化中俄。
對北京來說,莫斯科是能源和軍火的重要來源,也是在國際舞台上抗衡西方的一個戰略伙伴,希望中國在烏克蘭衝突中站在西方一邊的想法只是一廂情願。歐美國家尤其是德國政府應當明白,當中方早前建議習近平訪德期間,安排他與默克爾一起參觀二戰紀念遺址,藉以「揚德貶日」,德方也因為不想捲入中日之爭而拒絕有關建議;同樣地,中國也沒理由蹚烏克蘭這渾水,在毫無好處下去犧牲與俄國的關係。
不過,在烏克蘭危機中,中國也未完全支持俄羅斯,始終歐盟和美國都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加強與歐美關係一直是中國外交方針,何况對北京來說,堅持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也絕不可以動搖,否則後患無窮。
避免選邊站爭最大利益
發揮外交智慧把握機遇
目前中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避免選邊站,並利用西方和俄羅斯都想拉攏的機會,推進國家利益,爭取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英國外交專家懷依(Rod Wye)提到,歐洲就烏克蘭問題尋求習近平幫助這件事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習近平是重量級世界領袖。一些內地學者亦指出,俄國為了減輕歐美制裁的衝擊,很可能加強求助於華。中國實應把握這一機會,爭取實際的政經利益。
以能源利益為例,克里米亞危機勢將重塑國際能源政治格局,鑑於歐美加強經濟制裁,俄國長遠定必加強向中國出售石油及天然氣,以彌補歐洲逐步減少從俄方輸入油氣的損失。美國能源專家Philip Verleger就認為,這一變化,勢必令到中國等亞洲油氣買家跟俄羅斯討價還價的籌碼大增。中國當然不應錯過這個黃金機會。
在發展的道路上,中國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有利的國際大環境。還記得2001年美國總統小布殊上台時,曾擺出強硬對待中國的態度,可是一場9.11恐襲,完全改變了國際大環境,美國的反恐至上路線,令到中國忽然由美國的潛在敵人,變成了拉攏合作的對象,為中國之後10年的高速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隨着近年美國不再強調反恐、並積極部署重返亞洲,中國的外交形勢也出現了暗湧,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場烏克蘭危機所引爆的美俄角力,有可能再度改變國際大環境。俄羅斯不滿西方向東擴張勢力踩到家門前,西方也質疑普京想重建前蘇聯勢力圈,互相猜忌的結果,很可能促使雙方都加緊拉攏中國,又或起碼確保中國並沒徹底站在對頭的一方。這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個很有利的國際外交形勢,北京是時候發揮外交智慧,好好把握這個機遇。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