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漁護署因流浪牛滋擾民居,去年11月起試行「牛隻遷移計劃」,將西貢及大嶼山50頭牛互換住所,一直被愛牛團體質疑影響牛健康。漁護署昨證實試行3個月後,首度有牛死亡。漁護署周三帶記者到西貢視察牛時,稱被調遷的牛健康,並指牛在垃圾堆中覓食屬「好奇」,但昨晚突然稱「資料有誤」,指上月4日接獲牛的受傷報告,一頭由大嶼山石壁遷至西貢的121號年輕母牛,在海下受傷,署方發現其後腳有皮外傷,即場治理,10日後在同一區域發現其屍體,該署獸醫指個案屬自然死亡。有關注牛團體促請署方交代死亡原因,並即時停止計劃。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獸醫判斷後認為「121」死於自然,因個案沒有可疑,沒解剖屍體。
曾受腳傷 10日後發現死亡
本報1月及2月曾報道牛調遷計劃,當時有關注牛的團體發現搬家的牛消瘦,及在垃圾堆中覓食。「西貢護牛天使」發起人譚詩詠表示,「121」上月初受輕傷,但不致命,促請當局交代突然死亡原因。她批評,計劃實施後一直發現牛疑食物不足而食垃圾,又有牛受傷,該署一直聲稱牛健康,但過去沒公開牛死亡及受傷事故,質疑署方有隱瞞,應即時中止計劃。
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主席何來批評,署方說牛健康是「片面」,要求提供牛調遷前後健康、習性紀錄。梅窩牛牛之友主席何詩敏不接受牛因「好奇」在垃圾堆覓食的說法。
漁署:計劃紓交通問題
漁署去年接獲114宗流浪牛投訴,包括滋擾民居及阻塞交通。該署高級獸醫師陶文慧周三表示,過往曾將走出市區的牛遷回同區郊外,但牛會走回市區及公路,故實施遷移計劃,將西貢及大嶼山牛互換居所。她稱,去年5至10月兩區有7宗涉及牛死亡的交通意外,計劃實施後至今僅1宗,相信計劃紓緩牛引起的交通問題。
至於有指部分牛過瘦,陶文慧稱要視乎牛的體質。漁護署獸醫劉炎東同日表示牛在垃圾堆覓食或出於好奇。劉指該署確保牛健康才會調遷,計劃實行後,每周兩次分別到西貢及大嶼山視察牛的健康,若發現牛的反應差,有需要會帶走檢查或驗血,他當日聲稱被調遷的牛屬健康。
指牛食垃圾因好奇 被質疑
署方未能提供每頭牛的健康狀况,僅稱會於4至5月評估計劃成效。漁護署前獸醫、城大科學生命總監王啟熙建議,署方對被調遷的牛研究,應包括調遷前後的體重及健康情况,以檢視計劃是否洽當。
明報記者 邱雅錡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